第(3/3)页 “正是他。” 董卓掌控朝政,在各地都广布耳目。刘芒剿灭张举、兴办胡市、清剿黄巾余党之事,朝廷早已知晓。只是,刘芒官职低微,董卓对这些事并不在意。 反倒公孙瓒在河谷吃了大败仗,让董卓感到很是痛快,也因此记住了刘芒。 “刘伯安好不自量力!”董卓唰地将刘虞的奏章甩了,“就凭他,也想插手并州?刘绛天擢雁门太守一事,不准!” 一提起并州,董卓又不禁想起那个不省心的干儿子吕布,后背又痒了起来。 李儒一边帮董卓挠痒,一边劝道:“太师,学生觉得此事尚需斟酌。” “哦?”董卓很重视李儒的意见。 “那刘绛天,虽原在幽州,却并非刘伯安亲信,学生以为,此事大可做做文章。” “仔细给咱家说说。” “幽州刘伯安保举刘绛天,并非是为提携,也不是为了染指并州。” “哪是为何?” “刘绛天锋芒初露,刘伯安只是担心其成为第二个白马将军,想早点将其送出幽州而已。” 董卓点点头。 “碍着奉先的面子,太师的西凉精锐不便进驻并州。袁本初初定冀州,声势正大,其后必图谋并州,而奉先所部,绝非袁本初之敌。太师既然不便插手并州,何不借助刘绛天以牵制袁本初?” “刘绛天这小子不会倒向袁本初吗?” “太师请放宽心,学生已经了解清楚,这刘绛天为报父仇,曾毒灭冀州中山国毋极高氏一门。高氏,乃袁氏亲家。” “好!” 董卓既能掌控朝廷,焉能不通权谋之术?立刻明白了李儒的意思。 “刘伯安卖空头人情,咱家就卖个更大的!擢升刘绛天,为太原郡守!让他去和袁本初争太原郡吧。若是刘绛天争得太原,他只记得咱家的好。若是这小儿不敌袁本初,就让他们两败俱伤,咱家坐收渔翁之利。” “太师高明!那原太原郡守王柔王叔优如何安置?此人在太原颇有贤名。” “贤名?沽名钓誉之徒尔!”董卓寻思片刻,“先看看刘绛天那小子作何反应再说。” “太师的意思是,若那刘绛天有意归附,再将王叔优擢升一闲职?” “对!刘绛天若是不识时务,咱家就不免去王叔优的太原郡守。那时,王叔优、刘绛天还有上党张稚叔都挂着太原郡守之职,就让他们争去吧,咱家看热闹。” “学生明白。” 李儒起身告退,董卓面露狰狞,咬牙切齿念着袁绍袁术的名字。“袁本初、袁公路……来啊,将袁氏在京族人,皆弃斩于市!”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