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得罪人了-《大宋一品官》
第(2/3)页
在此期间,发生了几件大事。
赵构在南京即位以后,启用了李纲为相。这位在宋廷出了名的强硬主战派,一上任就主张“罢一切和议”,并积财练兵,以备金军再犯。
结果只干了七十五天,就被汪伯彦,黄潜善等主和派说动赵构,将其罢相免职,乃至逐出中枢。
十月下旬,赵构和建炎朝臣都认为南京不可守,遂将行朝从南京应天府迁到了扬州。
很多人都以为,新君即将以扬州为根据,知耻而后勇,中兴大宋。但李昂知道,扬州绝不是赵构“南巡”的最后一站。以他为代表的这个被史家称之为“南宋”的朝廷,在站稳脚跟前,还有几年的时期。
自己要作的,就是尽快参与其中。而参与的途径只有一个,建炎朝第一次科举。
在租房寝室里,临窗书案后,李昂正借着瓷盏灯的光芒,聚精会神地钻研一本诗集,文苑英华。
这是北宋四大部书之一,收集了上起萧梁,下迄唐五代的两千多位诗人近两万首作品。
李昂看它,当然不是为了陶冶情操,而是因为这部诗集里收录了大量的唐代解试,省试诗文。
之所以不学习宋代诸位大家的诗作,是因为宋诗固然水平也不低,但此时诗坛正处在王安石等人开创的“革新期”内。而下次科举,朝廷必然要清除王安石的影响。因此,李昂把省试诗的宝押在“复古”上。
孟氏悄无声息的来到儿子的房中,见窗户开着,而初冬夜晚的寒气已足够渗人。想替他关上又怕打扰他用功,一时踟蹰起来。
最终,到底还是怕儿子着凉,孟氏小心翼翼地唤了一声:“牛头。”
李昂一回头,开口就问:“娘,爹回来了?”
“没有,晚上凉,你把那窗关上。”
“哦,用不着,要的就是这点寒意清醒头脑。”
孟氏反复劝了几回,儿子却死活不听,没办法,只好道:“那你把新作那件夹袍穿上。”
李昂心里虽然清楚母亲是疼惜自己,但话说多了也烦,正想劝她去歇息,便瞧见一个人影推开了门走进院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