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入学-《大宋一品官》
第(2/3)页
果然,李大官人立马来了劲,跟儿子好一通吹!说甚么解试七取其一,能五次过关的真心不多,连续五次则更是凤毛麟角,称为“科场传说”一点也不为过,简直是恰如其分,贴切得很!
胡吹海侃好大一阵,李大官还有些意犹未尽,但想着儿子明天还要赴官学报到,生生压下淡兴去,端起油灯走到门口时,还回过头来,颇有些恋恋不舍之态。
李昂以为他还没有吹够,遂强打起精神,准备迎接下一波。李柏却没再说其他,只嘱咐不要贪凉裸睡,把胸口背心盖住。
可怜天下父母心……
次日一大早,孟氏和杨氏在厨房里忙活不说,向来不过问家务的李大官人也亲自上阵,检查儿子赴学的行装是否齐备。
李昂见他瞪着一双熊猫眼,心知是一夜没睡。又看那行李,席垫被褥,换洗衣物,纸笔墨砚,锅碗瓢盆……好似搬家一样。
一问才知道,因这小溪村离着城有七八里地,所以最好住校。学里每旬只放假一天,且这一天还不是放你去耍,而是要去练习“六艺”中的射箭。
换言之,一进官学,你基本上就没多少机会回家了,不准备得充分些怎么行?
吃过早饭,李昂去套好了车,把行李往车上一扔,便和父亲一道投府城而去。杨干娘一直追着车送,千般叮咛,万般嘱咐,唯恐他照顾不好自己。虽有些絮叨,但舐犊之情还是令李昂十分感动的。
一路上,但凡遇着人,李柏都要探出头来跟人家热情地打着招呼,只等对方问一句“大官人哪里去”,便故作轻描淡写之态回答,也没啥,送儿子进学。然后,便在人家的羡慕和祝福中继续前行。
如此这般不知重复了多少次,他却乐此不疲。
一路停停走走,进了城又随着人流磨磨蹭蹭,等赶到学宫时,已是日上三竿。与考试那日的人山人海相比,今天学宫门前倒显得冷清得多,竟连一辆车也看不到。
只因下蔡县学的学生名额,以两百为限,且一年四季都要招新生,每季录取人数就可想而知了。比如李昂参考这一回,报考人数将近两百,最终只取了十四人,录取比例竟比解试省试还要低!
难怪朝廷规定,一入县学便免身役,还包食宿,免学费。因为在当权者看来,能考上官学,便算是初级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理当受到优待。
下了车,拿上行礼,父子俩刚走到那“文魁”牌楼下,便有一人迎了上来,二话不说伸手就夺过行礼,还热情地问道:“没请教学弟高姓大名?”
李昂心说你是迎新会的吧?一会儿进去混熟了,是不是还要我加入社团?然后还要先交一笔费用?套路,千年不变的套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