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党项人改制-《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第(1/3)页

    李忱做了什么事呢?其实之前说过的,改土归流。笔趣阁Ww  W.ΩbiqUwU.Cc李忱不再把几个边镇,让那些游牧民族自治。

    以往大唐管理异民族政策,就是划定一个地方,你给我在这里活动。然后选择头人,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李忱一改以往得方式。

    李忱尝试收编这些党项人。头人,还是有。不过治理上,派遣县官治理。所有人,都要登记户籍,依照大唐地方管理制度,划分行政区域。

    依照&1t;&1t;唐会要>>得记载,大唐基层组织有五级,邻、保、村(坊)、里、乡。四家唯一邻,置一邻长。五邻为保,置保长。五保为里,有里正。里正是一个基层政权管理者。责任很多,有查核户口、征派赋税、劳役,维护治安,和监督农业生产等职责。

    在里、保之间,有设村,村正一人。五百户以上置坊,有坊正。五里是一乡,有耄老或称父老一人,负责教化。

    为什么,唐代可以在安史之后,还没有完全失去基层组织力,至少还能征收税收。为什么明代到了后期,会生严重得贫富不均,九成财富,掌握在一成人手上。可是他们一点都不担负赋税,然后沉重得赋税,都押在那九成人身上,朝廷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为什么明代商税,半点征收不到。那些商人,动辄罢市,朝廷也拿他们没办法。

    基本上,差别就在于,朱重八很好心,很天真得认为,皇权不下乡,不想让官吏扰民。结果,地方上完全被那些士人掌握。他们不纳税,你还不能拿他们怎么样。

    事实上,唐代士绅也有一些免税权,宋代也有。可是就是因为基层权利掌握得牢,情况才没有失控。比较起来,刘邦真的是一个雄武大帝,自己不懂,没有胡乱瞎指挥,不像某人一样,自以为了不起。结果坑苦了后代子孙。

    李忱把这些党项人,完全拆散。党项人也分了好几个部落,李忱把他们完全打散。一个是混合,不同地方的部落,互相混合。其次,迁移,不让他们在熟悉的地方居住,移住全新的地方。他们还必须与汉人混居。本来部份要迁移到陇西得叛乱军属,被迁居到这一带与党项人混居。

    甲、乙、丙三处,乙丙以及汉人混居,住在甲地。其余依此类推。然后,还要设官管理。以前党项人得部落、头人什么,还有。只是,他们也不能管什么了,自己的族人被分开,他变成要管理一些汉人、一些他部落得党项人。

    这还不打紧,他们了不起就是担任村正、坊正,所有里长都是汉人指派。还有县令,也是汉人。不过,李忱给了他们一些权利。

    为了避免有人欺凌党项百姓,村正和坊正,都有监督权利,要是有人欺凌百姓,里正不管,可以告到县令。县令不管,甚至可以上告刺史,刺史不管,知州他都可以见到。

    李忱还不光是严密落实里保制,李忱模仿宋代王安石变法。对里保制度实施改革。先,就是落实连坐制度,以邻为单位,不得包庇、藏匿犯者,并且对重大罪行,有举报之职。否则一人犯最,全邻追究。

    其次,落实民兵制度。王安石得保甲法,在恢复民兵。每户两丁以上选一人为保丁,平实习武、自备兵器,任务是在保内巡逻,保卫地方。还设有大保长,教授武艺。

    李忱也学习这种制度,反正这些党项人,本来就有这种传统。他们以前不纳税,但是需要负担兵役,就是朝廷征招时,他们必须响应征召,同样是自备武器、马匹,以及一点粮食去服役。

    李忱就是,把这种制度,化成义务役制度,变成定制。即使没有征召,他们也有服役得义务。

    这让他们负担沉重了很多。因为,李忱既然编户齐民,把党项人视同汉人,还予以混编,他们一样要纳税,虽然免了劳役,可是却多了服兵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