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喜临门-《逆水行周》


    第(2/3)页

    头安金步摇,耳系明月珰。珠环约素腕,翠羽垂鲜光,双眉如细柳,眉间月黄妆...

    是了,小时候街坊邻居嫁娶新娘她凑热闹跑去围观看见的新娘子们就是这一身打扮,正如许多小娘子般她也无数次憧憬着自己穿上嫁衣时的模样,如今她的憧憬变成了现实。

    她来到安陆后在西阳郡公府里住了一些日子,宇文温一直对她以礼相待未有男女之实,按照约定他会在正式纳自己为妾之后再同房。

    “萧姑娘正是天仙般的人物,如今再打扮一番更是沉鱼落雁了。”顾氏看着面前的绝色美人赞不绝口。她今日是以这位萧姑娘的表嫂身份来张罗喜事但除了化妆之外也没什么需要劳心的,西阳郡公府里派来的仆人们早就准备好了一切。

    “顾大姐说笑了...”萧九娘沉浸在喜悦之中听得别人这么说颇为羞涩,如今虽然是做妾可这一身打扮也是她想了许久又不敢想的:她要嫁人了。

    不知为何萧九娘忽然想起了阿舅、舅娘,还有远在江陵的阿耶阿娘,一时间心情起伏不由得眼角闪出泪光,顾氏见状赶紧安慰着,她也是过来人知道此时新妇的心情必然会泪眼汪汪只是这样一来刚画好的妆就要花了。

    一群人好说歹说帮忙补了妆擦掉眼泪后只听外边人声喧嚣间有车轮声渐渐靠近在门外停下,片刻之后听得门外传来许多人的大喊声:“新娘子催出来!”

    喊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这是夫家派人来接亲了,顾氏和侍女们赶紧扶着萧九娘起身向门外走去,房门外毛毡铺地一直延伸到门外青庐。按此时的风俗叫做转毡让新妇步履不着地直到上马车为止。

    临出门时顾氏将一把团扇交到萧九娘手中用来障面这就是南朝盛行的却扇之俗,新妇在婚礼上拿着扇子挡脸直到见了新郎行交拜之礼才拿开,虽然纳妾不会有交拜之礼——这是迎娶正室才有的礼节——但一路上用扇障面是必不可少的。

    宇文十五在院门外领着一众护卫高声大喊着“新娘子催出来”,这已是他第三次参加迎亲了。去年二月郎主迎娶安固郡公尉迟顺之女尉迟氏时他便跟着大队人马迎亲,后来到了去年年底郎主纳杨氏为妾时则是他带着迎亲队伍上门接人,过了八个多月后他再次担当‘重任’。

    ‘都三次了,郎主不会还有第四次、第五次什么的吧...’宇文十五心中无奈,此次迎亲虽然是纳妾但基本的程序还是要走,规模也和去年年底接杨氏入门一般。不过他‘年纪轻轻’就参加了三次迎亲按照不成文的规矩‘事不过三’再有下次就可以免了因为他还未成家。

    “王掌柜,这聘礼就放在院里,郎主吩咐就由王掌柜和郑先生分了。”符有才在一边和王越低声交谈着,随行带来的聘礼已经搬到院内。虽然只是纳妾也没有娘家人在场但是宇文温还是备下了礼物就当是给‘娘家人’王越和郑通一家的辛苦费。

    萧九娘父母是梁国皇帝、皇后想来也不缺这点钱,之前宇文温为了庆祝夫人产子渡过难关烧掉许多钱也不在乎这些,至于真正的娘家人以后会不会上门讨要那就以后再说。

    “新妇出来了!”有围观群众大喊着,正在走神的宇文十五闻言抖起精神领着护卫们让开一条路打开马车车门让已经进入青庐的萧九娘在侍女的搀扶下登车。

    马车是已经流行开来的四轮制式。经过大半年的不断改进如今这四轮马车的耐用度也和两轮马车差不多,安州地界上只要是平坦一些的官道上都能时不时见到四轮马车的身影。

    此次迎亲的马车车厢为侧开门其中能对坐共四人,萧九娘在侍女的搀扶下登车而车里候着多时的另一名侍女伸手助她上车,因为要用扇障面的缘故萧九娘行动不便也只能由着侍女帮忙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