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等待-《晨光学园》


    第(2/3)页

    去别的教室找人,对常青来说还是第一次,因为他没有什么可以去找的朋友。

    准确的来说,不是在晨光没什么朋友,是他本人就没有什么朋友,从小到大,过于简单的生活成就了他,也让他在专业领域以外的常识极为匮乏。

    于是,他就向宁希问出了一个蠢问题,蠢到他现在恨不得把自己掐死:“怎么样才能装出一副经常去别的班找人的样子,赶紧说挺急的。”

    常青都出部室好几分钟了,还是忘不了宁希脸上鄙视的表情,如同看一个低等生物一般,见她张嘴正要说话,不知道会说出什么恶毒的语言,常青没敢听,落荒而逃。

    此时正是上课时间,教学楼走廊里没有一个学生,走到这里,常青忽然有些尴尬,自己还是晨光二年级的学生,按常理来讲自己此刻也应该端端正正的坐在教室里才对。

    站在南小语的班级外面,透过窗户,看到一名年轻的讲师正在讲台上讲解节点与瞬间计算这门课,仔细一看更加的尴尬,这讲师居然是信叔手底下的一名研究员,叫梁梁什么来着,虽然打过自己照面,但自己对他的印象全是信叔怎么对他咆哮的,实在没记住他叫什么。

    晨光没有考前复习这种说法,每一门课的老师永远只会讲述新东西,讲过的东西不会再去重复,有人没听懂就自己想办法,更令无数学生感觉到头大的,就是考前两三天刚讲述的新东西,考试的时候也会变成试题出现在考卷上,校长在入学时就已经说过,我们只需要跟得上我们步伐的学生。

    南小语很明显就属于跟不上的那一类,她在板凳上坐得笔直,努力、认真的听着台上的讲师讲课,但窗外的常青都知道她没听懂多少,因为这个地方是不需要做笔记的,她却在努力把老师讲过的每一个字写下来。

    常青发现,从旁观的角度,看一年级生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由于一年级生来自大陆各国,由于政治因素每个国家都会分配一定的名额,所以造成入学学生初始的学识差距很大,就眼前的情况而言,学生明显分成了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的学生大概有三五个,他们根本没在听讲师在讲什么,只是自顾自的在琢磨着什么东西,偶尔扫一眼黑板,基本就已经做到了成竹在胸。第二梯队的学生是最多的,他们一眼不眨的跟着讲师的步伐,在关键处凌空虚绘法阵或是准确的提出自己的疑问。第三梯队的就是像南小语这样的,大概有七八个,一整堂课都沉默寡言,一直在疯狂的记录着,虽然很卖力,但是眼中的迷茫出卖了他们,常青知道,他们不是不想提问,而是不知道该问什么,总不能去问:老师,你一个月前讲的什么意思?

    这种纯粹的茫然常青也体会过,就是他几年前一时兴起向易逸学习画画的时候,无论易逸用怎样生动的语言向他描述绘画的各种要素,他都只能茫然的睁大眼睛,嘴里也只有一个词不断重复:“啊?”

    正当常青神游物外的时候,教室里的授课不知何时终止了,年轻的讲师看到了窗外的常青,快步从屋里走了出来,鞠躬对常青问好道:“您好,常副组长,项目组那边出什么事了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