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 八 大-《天兵在1917》


    第(2/3)页

    可以说八大一开,俄国富农的命运也就被确定了,要么忍受“剥削”变得跟贫农一样,要么就在造反中完蛋,两条路只能选择其一,而且一经选定。就基本上没有后悔的机会。

    除了关于世界革命问题和富农问题的转折之外,八大也就没有太多值得一提的东西了。新的中  央委员会由20名正牌中委和10名候补中委组成,前面说过了某仙人很幸运的吊上了车尾,在候补中  央委员名单的最后一位。赫然是安德烈.彼得洛维奇。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仙人前面一位的是他小伙伴鲁祖塔克。

    这位自学成才的工人领  袖比历史上提前一年进入了中  央委员会,导师大人为此付出的代价是让克列斯廷斯基保住了正牌中委的席位。不得不说,克列斯廷斯基是一步走错差点灰飞烟灭,不光政  治局没指望,还差连被赶出中  央委员会。

    在中  央委员的名单中,还需要注意两个人,一个人是老好人加里宁,另一个就是刚刚才从高尔察克魔掌中被释放的加米涅夫。之前被边缘化相当厉害的石头同志神乎其技的返回了中  央核心,让无数人大跌眼镜。

    先说加里宁吧。老好人同志之前因为被克列斯廷斯基抢了彼得格勒党  委书  记的位置,为此托洛茨基不得不答应支持他成为中  央委员。按照老托的意思,老好人成为中  央委员没啥害处,反正就是一个人形图章或者人型投票器,不值得一提。说不定这货也就是中  央委员会一年游。到了明年的九大,这货说不定就滚蛋养老去了。

    但是,老托万万没有想到,加里宁是老好人不假,但老好人不代表是老傻瓜。加里宁一点儿都不傻,或者说比一般的老革命要清醒得多。他对自身的定位相当的准确,肯定不可能去争神马核心领导权。那属于自不量力和作死。

    加里宁对自己的定位就是潮流的追随者。他相当看好列宁,看穿了托派绝对不是列宁派的对手。所以表面上不偏不倚,但实际上向着导师大人。在托洛茨基向他提出交易的请求之后,他立刻就向导师大人汇报请示。

    当时,列宁对他的答复是:“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同志,你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地方工作经验。为什么不到中  央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别说聪明人加里宁,就是傻瓜也能听出列宁是什么意思了。所以他满口答应了托洛茨基的条件,高高兴兴的准备在八大当中  央委员了。但是加里宁万万没有想到,列宁要给他的不仅仅是个中委而已,在八大新选举产生的政  治局上。除了雷打不动的五位大长老,加里宁成为了三名二长老之一,也就是候补局委。

    这尼玛简直就是三级跳,要知道在七大上,加里宁连候补中委都不是,一跃成为二长老,简直是火箭一般的崛起。结果出来的时候,老好人自己都惊呆了,完全不相信这是真的。

    而另一个被惊呆的就是托洛茨基了,之前说过了,他觉得加里宁是中  央委员会一年游,觉得老好人屁股底下的那个位子不过是暂时寄存,一年之后,他就能收回来。谁想到列宁会忽然推一把,让老好人变成了局委,哪怕只是个候补但也是最高领导核心了。

    这样的地位,除非是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原则性错误,否则加里宁至少可以稳坐中委宝座,甚至是稳坐候补局委宝座。这尼玛叫什么事儿啊!

    托洛茨基的全盘安排都被打乱了,哪怕在他支持下加米涅夫重返中委也没能盖过加里宁的风头。老托为什么要支持加米涅夫重返中委呢?

    原因非常简单,经过前一段的几次交锋,老托深感势单力薄,跟列宁的斗争中往往处于被动,而想要改变这一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可以合作的伙伴。

    不过在1919年,能跟托洛茨基开展合作的小伙伴可不多,斯维尔德洛夫和斯  大林这种是想都不用想,没戏。剩下的也就是布哈林、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之流。

    跟布哈林的合作倒是没啥问题,双方本来观点就十分接近,如果不是闹布列斯特合约的那档子事儿,托—布联盟早就形成一体了。这一次布哈林重返中  央,不光取得了中委的位置,还拿下了一个二长老的席位,算是托派中的二号人物了。

    于是乎可以合作的人选就剩下了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就别提了,一个月之前克列斯廷斯基还在报纸上大骂大饼脸。算是得罪死了。而且在列宁的支持下,大饼脸也拿下了一个二长老的位置,如今是“死心塌地”的为导师大人卖命,怎么可能鸟老托。

    算来算去。也就剩一个鸡肋般的石头同志了,老托想了又想,接下来的斗争会相当的激烈,有一分力量算一分力量。于是乎加米涅夫也算是咸鱼翻身重新像个人样了。

    当三月中旬八大闭幕的时候,新一届中  央格局就基本形成了,政  治局没啥变化,暂时没人能动摇五位大长老的地位,列宁依然占有绝对优势。而中  央委员会形势就比较复杂了,虽然也依然是列宁占优势,但托洛茨基的革命路线基本被接受。无形中削弱了导师大人的控制力。

    至于中  央的几大部门也进行了一番调整,最重要的中  央组  织局人员发生了变动,或者说成了导师大人和托洛茨基直接交锋的第一线,五位组  织局委员别洛鲍罗多夫、克列斯廷斯基、谢列布利雅科夫、斯  大林和斯塔索娃双方一半对一半,算是半斤八两。导师大人只在名义上占一点点优势。那就是斯塔索娃担任中  央责任书  记(也就是后来的第一书  记和总书  记)。

    之前斯塔索娃已经担任过一次责任书  记了,从1917年4月开始,她就是“总书  记”,直到1918年被斯维尔德洛夫接班。这一次小斯继续担任苏维埃中  央执行委员会主  席,而重新将“总书  记”让给了斯塔索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