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 列宁格勒的气氛-《重生苏联》


    第(2/3)页

    这些言论当中,有不少是反对斯大林政府的,但在列宁格勒这种鼓吹自由和批判思考的气氛下,发表这些言论的人往往不会惹上什么事情。

    就算惹上事情了,那也有列宁格勒大学的人为“倒霉”的人做担保,而在列宁格勒大学(也就是亚历山大·沃兹涅先斯基)的背后,还有一个叫尼古拉·沃兹涅先斯基的政治局委员,而沃兹涅先斯基的背后,还有苏共中央第二书记安德烈·日丹诺夫。

    在列宁格勒,几乎没人敢得罪沃兹涅先斯基等人,因为这些人的背后恰好就是苏联政坛中,掌握着巨大政治力量的“列宁格勒派”。

    这股政治势力在中央的力量虽然并不足以让他们呼风唤雨,但至少目前来说,他们在列宁格勒这个地区也已经拥有近乎于“呼天唤雨”的力量了。不但是市委,就连市政府,市苏维埃里面的主要领导,几乎全都是“列宁格勒派”的人。

    在一个地方里,得罪当地的党政领导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所以很多在列宁格勒生活人在发现有列宁格勒大学学生怀有反斯大林思想或者倾向后,一般都会选择隐瞒。

    少数选择举报的人可能会成功,但就算成功了,最终被举报的人也有可能在大学方面的担保下逃过一劫。

    也许,亚历山大·沃兹涅先斯基鼓励批判思考,推崇人道主义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以招生的方式“拯救”“人民公敌”子女的行为也是值得赞扬的。但这样一来,那些曾经受到苏维埃政府压迫的人可能就因为得到亚历山大·沃兹涅先斯基的庇护,处境暂时安全,而开始变得毫无顾忌起来。

    部分学生批评政府的言论或许还是对的,苏联政府目前来说还暂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其中大部分问题都是由党内官僚主义分子或修正主义分子所引起的,但结果这些问题的“罪魁祸首”往往被归咎到作为最高领导人的斯大林身上,令人对斯大林,乃至于整个党内的所有干部都产生抵触之意。

    一些“人民公敌”的学生更对这些问题“深有体会”,他们亲身经历了父母被内务部人员逮捕的痛苦,自己被迫过上“人民公敌”子女那种饱受歧视,不受公正对待的生活,自然对内务部及其背后的政权抱有不少怨气。

    当他们有机会发表反政府言论,表达自己对政府的不满时,这些人民公敌的子女往往会说出一些更加激烈的言论,并会把自己家人的经历用作为反对斯大林政府的“活例子”,从而增强自己的说服力,每次说起的时候,心里的怨气也会随之爆发,往往会在这种急待发泄的情况下说出不该说的东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