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突破瓶颈-《新闻局中局》
第(2/3)页
凌晨四五点,农贸市场逐渐热闹起来,骆千帆疲惫至极。农贸市场门口,有个乞丐一只手提着破棉裤腰,一只手拿着个烧饼干嚼着。
一瞬间,骆千帆突然眼前一亮,有办法了,我可以扮乞丐啊,只要好好化妆就不怕郭胖子他们认出来。
骆千帆的心里像打开了一扇门,一身的疲惫去了一多半。
上大一的时候,新闻学老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请各小组不限选题做一次采访。其中一个小组化装成乞丐进行暗访,暗访的时候还跟丐帮打了一架。
事后老师点评,对这一组给予特别高的评价,当时骆千帆不以为然,觉得扮乞丐太低端,当记者不应该指点江山吗?不应该做大命题吗?不应该影响政府决策吗?
此后大二、大三、大四,直至参加工作,骆千帆越想越觉得老师的点评有道理,影响决策不是靠说空话、发空论,靠的是扎扎实实的调查,选题越基层、根扎得越深、调查越详实,你的文字越有力量。
骆千帆读过很多中外传媒传记,其中不少记者都有化妆成乞丐暗访的经历。为什么大家都扮乞丐?因为乞丐像尘埃一样,不论落在哪里,都不会引人注意。
在帝都工作的时候,骆千帆有一个同事化装成乞丐暗访,现在已经记不清他做的什么选题,但扮乞丐暗访这件事情本身给骆千帆留下了深刻印象别的不说,这叫敬业。
面对戒备森严的西池农贸市场,也许只有乞丐才能混进去。
骆千帆当即回家,先好好睡了一觉。下午起床,吃了东西,然后化妆!
乞丐得有个乞丐的样子,印象中的乞丐衣服破烂不堪,不分冬夏,最好有一件破棉裤、破棉袄,棉袄不用扣子,棉裤没有腰带,全靠绳子系。头发粘连着像草窝,脸上的灰垢一层一层的,往那儿一站连他妈都认不出来。
4月的天,棉裤棉袄怕是太热,好处在于穿得多一点儿有利于掩盖暗访设备,可是破棉袄破棉裤到哪儿找去?
为了找这两样“宝贝”,骆千帆跑了好几家收破烂的地方,最后从垃圾堆里捡出了两件,原本是军绿色,现在接近黑色。棉袄少一条袖子,棉裤右腿烂了膝盖,黑黢黢的棉花套子抻在外面,离三尺开外都臭得呛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