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一章 甄淮何许人-《神魔诡道》


    第(2/3)页

    “黑白无常和武玉,以及程鑫,今日请假,说是上命召唤,回去复命去了。”

    “哦,那道长和郑大哥和小和尚呢?”

    甄淮淡淡道,本来就没打算要他们现身的,上命召回也好。

    “目前都在,就等到省城现身了。”

    “好好,有劳了。”

    甄淮明白他们现在不现身,可能是为了给自己省点买票的钱吧。

    买好票,进候车室等车。

    甄淮所在的这个小城虽然不大,却也是名城,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块土地上诞生了两位圣人。

    能称为圣人的人,想中华五千年,却也不多,酒圣、画圣、医圣、武圣、书圣、茶圣和史圣以及诗圣之外,也就是这两位圣人了,也就是说历史上能称其为圣人的不过十人而已。

    那么,想来人们也就知道这两位圣人是谁了,就是至圣--孔子和亚圣--孟子,一个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一个是继往开来,把儒家扬光大的承前启后者。

    中国文化流派细究的话,是多如牛毛,然而能够主导社会展的却也仅仅有法和儒而已。

    法,乃是制定人们的行为规则的一种依据和尺度;儒,乃是指引人们思想和道德的一个方向和起止,是无论何种社会形态,国家和社会都需要且必须遵照以此为镜制定本国家和社会的展思路和规范人们的行为的各种规则,是以前叫统治者、现在叫上层建筑们结合本时代实际而修订、完善并颁布实施的。

    法和儒,一直就是社会的主流。

    法和儒是相互渗透的。

    中国历史不乏学术流派或者说文化流派,然而能够成为社会的主导者,并集思想和行为之大成者,无外乎这法和儒。

    像那道家、释家、阴阳家、墨家、武家不能说不是睿智所成,不过,由于他们偏安一隅,或者说剑走偏锋,仅仅作为一种思想存在于世,换言之,因为他们的目光狭隘,没有做到胸怀天下,才注定了他们渐渐势微流为旁支,或专注修身或虔诚于劝善或凝神于习武或研习堪舆,倒也各成一家,历代有承继罢了。

    甄淮所住之地,就是现如今的邹城!

    他所要去的省城,也就是历史文化名城--济南。

    那么,倒了现在,作者--我,就必须说明一下几点:

    一,这只是小说,地名可真,人名皆为虚构,故事情节也都是虚构的,请勿对号入座!

    二,本小说只是娱乐性质的,绝不涉及政治!

    三,小说中的某些观点和论述,都是个人一些感悟,绝非抨击或者不满什么!

    因为这部小说是现实类的,总不能让人物都缥缈的存在,总得“活着”。

    这三点就足矣!

    说起来,甄淮到济南坐车也就两个多小时,因为有句古话叫“府到府三百五”,也就是说,邹城以北有兖州府,兖州府到济南府距离是三百五十里。

    古九州,就有兖州。

    无论是《禹贡》还是《尔雅》抑或《周礼》,包括《淮南子.地形训》中所谓九州中都有兖州在内,除却《史记.楚世家》中没有。

    兖州称府,乃是明朝的事,由此可见“府到府三百五”也是近人所编,大约是经历了总结的顺口溜。

    候车室内人并不多。

    等了没多久,车进站。

    甄淮三人上车去了济南。

    到了济南,下车出站,寻住地。

    甄淮寻思:那香榭苑在千佛山附近,就去那附近找个住处就是了。

    于是,打的去了千佛山。

    到了千佛山,寻一处小宾馆住下。

    “你们是先去千佛山赏玩还是先吃饭?”

    安顿好,出了房间门,甄淮问。

    “我想先吃饭,然后冲个澡,好好休息一下,晚上还有事呢。”

    这一路上,贾洪军每每对项貞热情攀谈,都遭到了项貞的沉默以对,弄得他一点激情也没有了,再加上四年的大学在济南,早就逛遍了,对千佛山也没了兴致。

    “妹子,你呢?”

    “我听哥哥的安排,不过,我倒真想去看看。”

    其实,甄淮之前来济南的时候也逛过千佛山,说实话,他真没看出来哪儿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