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时机-《血海孤狼》


    第(2/3)页

    “就是那个反驳德国空军司令戈林上将的海军少校。”孔祥熙道,他说罢怕妻子生气,又道:“此人确实是一个人才,对国际形势判断之准确,实属罕见。前月离德时,他就反复求我务必要劝劝住介弟,说中央绝不可在上海”

    “他一个小小海军少校居然催促你这行政副院长”宋蔼龄听闻是李孔荣,倒是没发什么脾气,只是埋怨了一句,不过一会她就忘了这茬,继续之前未完的话题道:“如果上海开战,那我们囤货就只能在香港了”

    孔祥熙夫妻聊完公事聊私事,公私兼顾、公私两利正是孔家发家之本。而在南京,早就回到官邸的常凯申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孔祥熙从英国打来的电报他早就看过了中日事件,除非确有相当把握,似宜从长考虑。以国际情形论,难望任何国家切实助我,在美与儒堂兄王正廷,驻美大使费尽唇舌,仅得美国口惠英国态度则欲于不可能中求得调解人俄则似不愿单独冒险出发,可知应付日本奈须以自身能力为标准也注22:孔祥熙致蒋委员长电,革命文献第四十五册,3245。

    可即便如此,这场战事国府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退让,再退让北平将变成第二个沈阳,冀察则成为东北四省。当然转机也是有的:11日宋哲元、秦德纯即已与日方达成过一个停战协定,可那是十几天之前的事情,25日晚,日军便向驻守廊坊的38师攻击,26日晨日军开始进攻广安门,28日上午,日军向北平发动总攻。

    此时的常凯申才想起那份他故意拿捏拖延、之后得知花了一万英镑又大发雷霆的日奸情报。情报上早就说过7月11日本内阁五相会议定下了在华北发动战事、督促中国政府反省之决心,可骑虎难下的他还是寄希望于宋哲元和日方达成的临时协议。

    “介兄,北平失守了。”急急赶到常凯申办公室的军令部长徐永昌中将一进门就报出噩耗,紧跟着他的是军政部长何应钦、“宋明轩昨天晚上撤离了北平”

    “北平失守,罪责全在宋明轩身上!”何应钦气愤道。“他三番五次和日军议和,本身却毫无准备,等人家兵力集结完毕,一开打部署就四分五裂。介兄,当杀宋明轩谢国人!”

    “北平已失,天津也难保,华北大部沦陷,余身为全**事最高长官,兼负行政责任,平津失败问题,不与宋事,愿由余一身负之。”青天白日旗下,常凯申对北平失守并不慌张,可他对宋哲元之宽容,实让徐永昌意外。不过何应钦倒不惊讶,自常凯申成为委员长后,便开始立德对外人宽宏大度、对自己以及黄埔系却一味苛求。

    “那眼下当如何是好?”徐永昌道。“目前我26军两个师、40军一个师、53军、84师或已经抵达保定、石家庄一带,或即将赶到。但只靠这些部队还不够,且直隶无险可守,津浦线只能且战且退,以黄河天险为要冲,关键还是山西,若以山西为基地、以太行山为屏障,当威胁日军沿平汉路直接南下、进取武汉”

    徐永昌的意思是要继续往北面增兵,常凯申待他说完却道:“次宸兄,若我军北上之际倭人自上海登陆何如?前次淞沪战败,日人不但在上海设立工事,更驻有数千倭寇。一旦北面战事激烈而倭寇自上海登陆、直击南京,我方岂不是两面受敌?”

    常凯申一提上海,何应钦心里就咯噔一声。作为军政部长,他当然张治中在苏州的那档子事情,不过他对此是反对的,并且他还听说这张文白和红党过往极密。现在仅仅是华北事件,上海一开战,又会弄出个华东事件,那时候才是两面受敌呢。

    “介兄的意思是”并不清楚第9集团军情况的徐永昌问道,他开始按常凯申的思路去想。

    “尽歼上海三千倭寇,以助我军民士气。”常凯申将自己一直思考的计划托出少许,期待徐永昌和何应钦的反应。至于那份一万英镑买来的日奸情报,他早就抛之脑后了知道且制定增援计划是一回事,真正运兵过来又是另外一回事。87、88两个德械师两万余人,他就不信全歼不了这三千倭寇!

    “介兄,此事万万不可!”徐永昌还没有开口,何应钦就出声了。“此时只是华北事件,若上海开战,那就是华东事件,届时我方将两面受敌。”

    何应钦说完常凯申没答话,他再看向徐永昌,徐永昌毕竟慎重,他道:“介兄,按照淞沪停战协定,我军并不能进入上海”

    “那种协定怎可遵守?!”见徐永昌也反对上海开战,常凯申脸色当即不悦。“倭人凶暴异常、言无可信,真要协定有用,他们就不应挑起战事,攻占北平。京沪为国家重地,万不可被倭人攻占,早日铲除其上海据点、清除隐患才是根本。而上海又是各国势力交汇之地,一旦开战,也易得各国联合调停,最终消弭战事。”

    “这”徐永昌很明白常凯申的脾气,他要做的事情总是会做下去的,他只好道:“过几日不是要召开最高军事会议吗,我看是否将此事放在会上讨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