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 节目创意-《天兵在1917》
第(3/3)页
俄国现在的社会情绪是激烈的、暴躁的,所有的老百姓心中都充满了愤怒和不满,在这种普遍急躁的情绪下,《锵锵三人行》就显得有些温吞水了。
在捷尔任斯基看来,如果真的要做一款评论时事的谈话节目,基调绝对不能这么软。大可以更犀利更激烈一些,最好是有两种观点的直接碰撞,吵成一锅粥才好看。
对于捷尔任斯基的想法,李晓峰有些无语,如果那么干,就别搞什么聊天和谈话节目了,直接改成辩论会就好了,就跟美国大选的电视辩论一样,让双方选手大打出手,拼一个刀光剑影你死我活好了。
捷尔任斯基可没听出某仙人话语中挖苦的意思,直接就肯定了广播辩论的创意,认为这非常好,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比光扯淡不下结论的《锵锵三人行》更有教育意义,更适合俄国的国情。
李晓峰多少能理解捷尔任斯基的小心思,如今党内思想一片混乱,当务之急就是统一思想,怎么统一思想,还不就是打嘴仗。问题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又不是后世的大学生辩论会,有裁判来裁决胜负。
谁敢当这个裁判?谁又有资格有能力当这个裁判?如果没有裁判,那么结论怎么下?思想又如何统一?
而如果搞成广播辩论,那么裁判就不是问题,也就不需要裁判了,因为听众就是最好的裁判,谁说的有理谁说的没道理,都抵不上实实在在的支持率管用,到时候谁支持者更多谁就是显而易见的胜利者。
这个方法靠谱吗?至少李晓峰是觉得不靠谱,也认为捷尔任斯基过于天真了,党内的思想混乱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简单的路线争论了,而是涉及到了权力争夺。怎么可能靠辩论能解决问题?
再说,私下里争吵是一回事儿,公开争吵又是另一回事儿,至少列宁是绝对不喜欢看到党内矛盾表面化的,一个弄不好那可就真要重演1912年的分裂了!
在这种大是大非面前,李晓峰可不敢不慎重,所以他没有答应捷尔任斯基的提议,而是将其汇报给了列宁。(未完待续。。)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