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洛阳啊,洛阳-《极品皇叔》
第(2/3)页
朱常浩今天对这所谓的道术算是有些见解了,虽然不全信,但是华夏这些神秘的学术,朱常浩觉得,应该还是将其发扬光大,在华夏好多的历史上,许多推进文明进程的东西都是道家创造的,如火药来自于炼丹术,指南针来自于看风水,造纸术来自于画符咒,雕版印刷术最早是刻印经文的。
而神秘的术数,推算,秘术,应该是更上一层的,到二十一世纪都不能完全解释的科学。
想到这些,朱常浩笑着对曹士珩说道,“道长说的有理,不管是什么,本王都是相信道长的,而且,本王决定,回到汉中后,会为道长建一座道家书院,而太平道的发源地就在汉中,第一代天师张鲁就在汉中弘扬道场的,相信在祖师的发源地,道长你恢复道家昔日的荣光,那是何等的荣耀啊!”
“感谢王爷对老道的支持,老道一定为瑞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呵呵,道长严重了,你有这份心,本王就觉得很满足了。”
午后的休息,很快就结束了,而这个午后,朱常浩和曹士珩的交谈,也收场了。
接下来,就是朝嵩县进发。
说起嵩县,这历史沿革的很长。
在历史上,嵩县,炎帝时称伊国,春秋为陆浑戎地,夏时为豫州伊阙地。商代称有莘之野,又名空桑。春秋时秦晋迁陆浑之戎与此。战国为韩之高都,汉置陆浑县,属弘农郡,金改嵩州。晋改属河南郡。东魏改为陆浑县,属新城郡,又置北荆州、宜阳郡及南陆浑县。隋开皇初改置伊州,大业初改为陆浑县,属河南尹。
唐分置伊阳县,与陆浑县并存,俱属河南府。五代时并陆浑入伊阳,宋绍兴九年(1139)升为顺州。金改名为嵩州,属南京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县,始名嵩县。
地理位置上来说,嵩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南部,地处伏牛山北麓及其支脉外方山和熊耳山之间,因处于嵩山起脉而得名。
当朱常浩一行快马加鞭的来到嵩县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就地安营扎寨。
晚上,朱常浩的几个大老爷们,和曹士珩一起论道,结果这老道竟然说起了这嵩县的地理水脉,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什么有伊河、汝河、白河三条较大的河流,分别隶属于黄河、淮水、长江三大流域。
边界上,东接汝阳、鲁山,南邻南召、内乡,西依栾川、洛宁,北与宜阳、伊川接壤,是一处富庶之地,现在都属于福王的封地了。
大家听完最后一句话,都沉默了,朱常浩心里却冷笑不已,“福王,我的好三哥,你这么多的封地,那粮食老子就给你盗走,让你一朝回到解放前,当然,福王是不知道什么“解放前”的!”
大家走了,睡觉去了,而明天的启程就是伊川县了,这是离洛阳最近的一个县,在洛阳府的管辖范围里,属于上县。
说实话,朱常浩也明白,伊川县北依洛阳城区,南接嵩县,东临登封,西望宜阳,东北与偃师接壤,东南与汝州市毗邻。在历史上,出过大宰相范仲淹,还有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尹川书院,还有最著名的酒祖杜康,也在这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