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汉江行(上)-《极品皇叔》


    第(2/3)页

    长弓也有一些,不过,多是一石两石的弓,射程也就在六十丈左右,超过七十丈,这弓基本上就没有准头了。

    总的来说,这次朱常浩的出行,冷兵器基本话说那个没有几个,除了必备防身的以外,就是火铳和手雷了,只不过手雷还是用火折子来点。

    寒风烈烈,旌旗招展,按照后世的秦岭淮河一线,刚好汉江的水道基本也在这一线,所以,水流没有结冰。

    汉江两边,好多百姓们看着瑞王爷那威武雄壮的安民队,纷纷交口称赞,但朱常浩心里,却对水路的行进,有些担忧。因为从汉中出来后,估计晚上就可以到城固,后天就到洋县了,可从洋县到石泉的这一江段,那河流流经山地中,大部分为峡谷,比降达千分之一,为全流比降最大的一段,水流极为湍急,礁滩最密,两滩相距不及一百五十丈,河床最窄处二十丈米,而尤以黄金峡最著,其中的车滩、囚滩、龙滩、龟滩等处,泓道宽度在三丈以下,船只转动不易,因此极易触礁,成为汉江干流最困难的地段。

    好在这一次的船只虽然称作小沙船,但说白了就是大一点的平底舢板,一根主龙骨,还有两根副龙骨。

    一般就是搁浅了,船只也部队断裂。明代走巴蜀这段的河流,船只都是三根龙骨的。

    而在路程上,石泉下来就是紫阳,过了紫阳,已经走了五天了,朱常浩已经到了安康(新安洲)。

    朱常浩一看这安康府城,明显就是两山夹一川,南边的大巴山和北边的秦岭主脊从这里划过。

    朱常浩决定今晚就在安康城里住下,就在他下马观察这个安康城的时候,安康(新安洲)知州大人王在仁已经到他们住的军营里。

    朱常浩就和这位大明的知州大人,进行了交谈,发现这安康确实不错,当地的种植业和蚕桑纺织很发达,还有当地人也喜欢种茶,在紫阳、平利、汉滨、岚皋、汉阴、石泉六县中,几乎家家户户都茶园和桑园。

    朱常浩明白,这安康此地,看来还是一个财富之地,既有蚕桑,又有茶叶,而且大量的水田种植大米,河网水系密布,山麓山脚还种植有大量的冬小麦。

    可以说,安康在物产上,可以提供三十万大军一年的消耗。

    通过此次交谈,王在仁也从他的观感里面去掉了原先传言当中,大明瑞王爷的愚笨和残暴。

    安康过去以后,就是旬阳了,朱常浩的抵达在旬阳的时候,天还没有黑,可是,朱常浩发现,这里的土地多是石灰地,土层薄,而且,由于旬阳县和东区龙家河与蜀河汇合处设阊关巡检司,于北区乾佑河与洵河汇合处设三岔巡检司对水上讨生活人的盘剥,这里老百姓给朱常浩一种满脸凄苦、菜色的感觉。

    晚上,朱常浩让人拿着自己的手令将旬阳知县叫到自己身边,征询了一下旬阳县的县情。

    这位知县也没有隐瞒,他说道,“王爷,我们旬阳现在确实有些穷啊,过去,我们这里还可以靠水吃水,给沿途的船商拉纤,打鱼,南来北往的船主,行商都在浔阳城里歇脚,可是,这几年由于土匪众多,水盗频发,好多的商人都不敢来了。我们县衙去年也招募百姓,在县尉的带领下,上山去围剿这些山贼和土匪,结果好多百姓被被杀,还有一些被裹协进了土匪的队伍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