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不亦悦乎-《幸福武侠》
第(2/3)页
秦朝道:“本公子所见者。都是‘學而时习之,不亦苦乎,不亦骂娘乎!’,學习是如此痛苦的事。哪里还能够快乐得起来?”
刘琴脸色难看,學习对某些人来说确实是一件快乐的事,可是普遍的情形却是让人头痛,这也是为何家长、老师要逼着年轻的學子學习的缘故。
“休得胡言。”刘琴沉声,“孔圣人难道就不能说他自己?”
“若是如此。”秦朝冷笑,“这句话就没必要记载下来。太废话了,放在别的地方可以,放在论语中太出格了。”
“好,算你说的有点道理。”刘琴沉声,“你继续说你的观点。”
“第一句你这解释错了,第二句自然也错,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谬,大谬,家藏万金这世上毕竟只是少数,天下百姓,穷人居多,自己尚且吃不饱,朋友要来家里吃饭,当裤子都来不及,那是操祖宗八代,痛苦万分的事,所以这句话要么写错了,应该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惨乎,不亦操祖宗乎!’,绝非不亦乐乎。”
刘琴脸色更难看。
照秦朝这样一说,历朝历代都错了,那又该如何解释。
她沉默不语。
只听秦朝说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解释得更无语,哼,你对我不起,我不报复,不打你,不骗你已经极为难得,居然连心里难过一下都不行,否则便不是君,这样君子,恐怕整个天下也就孔圣人做得到了,不知老师能做到否。”
刘琴心中微微发颤,最后一句,她不是没有怀疑过,只是不那样解释又该如何解释?
只听秦朝在那里洋洋得意说道:“你肯定在想,既然我说你这些解释都错了,那你又该如何解释才对?本公子当然有本公子的解释,你听好了,这‘學而时习之’,首先要弄懂一点,就是这个‘學问’指的是什么,本公子认为,这‘學问并不是指的是读书’,不是,不是文章,而是泛指天下一切能够被我们弄懂并钻研的,诸如人情练达,世事洞明,做人,做事,三十六行,天文地理等等。”
刘琴眉一挑,眼中闪出一丝讶色。
“那么这个‘學问’从哪里来呢?”秦朝说道,“既可从书本上得知,从旁人身上學到,也可从人生经验,做人做事上去体会,所以我们应当将生活当成我们的书本,当成我们的教育,所以‘學而时习之’,就是要随时随进的學习,这个學习不是指读书做學问,而是生活中有了体验,有了反省,有了进步,这时无论是谁都会发自内心的兴奋,自然便会有‘不亦悦乎’而高兴了。”
“没错。”刘琴抬起头,看向秦朝所在方向,大部分人也许会厌恶读书,却绝不可能厌恶‘學问’的增长,绝不会因自己懂了什么以前不懂的而不快乐。
“你先前说。‘學而时习,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这三句话是一个整体。”刘琴询问,“那接下来‘有朋自远方来’这话如何与‘學而时习’连成一体?”
“孺子可教。”秦朝头一昂。“你能问出这话,看来对本公子已经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语气里的得意洋洋,刘琴岂会听不出。
“快说!”刘琴心中好笑。
“听好了,做學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本公子这样老奸巨滑、老谋深算的人。本公子做的學问,天下能有几人知道?有几个能懂?高手寂寞,没有人懂无疑是很痛苦的,但是没关系,孔圣人在这里告诉我们,只要有學问,自然有知己,不过就是比较少而已。”秦朝手舞足蹈说道,“所以他这句话其实是形容知己难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个自远方来,不是空间,更指时间,来,不是朋友来你家里作客,而是有人懂了你的學问,你的思想,像本公子的思想,很可能现在天下的人没一个能懂。可是数百年,数千年后,未必没有人赞扬,一旦有人赞扬。即便是千年之后,也是不亦乐乎的事。”
刘琴心中一怔,原来这话是这意思?
秦朝的话中虽然自吹自擂,可表达的意思刘琴岂能听不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