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以词养名-《幸福武侠》


    第(3/3)页

    秦朝一点头:“苏大人的字确是可传千古。”

    “秦公子,你这字写下去成就绝不比我低。”苏轼说着心中很是感慨,秦朝的书法完全具备了一代大家的所有条件,所差的只是时间和资历。

    “朝云也是很喜欢书法,她若是知道秦公子写得这样一笔好字怕是会很高兴,好了,不说这些,我看看你这诗词。”苏轼说着开始注意起诗词来。

    “嗯?”

    苏轼本是随意观看纸上的词句,可只看了一两句眼睛便亮了一下。

    纸面上第一行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这首作者是辛弃疾。

    辛弃疾是南宋词人,与苏轼齐名,并称为苏辛。能和苏轼这种千古大家齐名的词人,词的水准之高完全是历史顶尖的,而这一首‘明月别枝惊鹊’的西江月,前世是被选入了教科书的,自然是辛弃疾词中精品。

    虽然‘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只是开头两句,而且描写的风、月、蝉、鹊都是平常事物。

    可名家就是名家。

    平常的事物在辛弃疾手中一组合便不平常了。

    鹊儿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苏轼是大行家,只一看了这两句,便感觉到这首西江月的不凡功底,连感兴趣的看了下去。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苏轼眼睛再次闪光,这个诗中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而这两句词用蛙声来说丰年,其匠心独运让苏轼也不由惊叹,而后再看下面——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这一首西江月内容都是一些看起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也似没有任何雕饰,没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似乎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表达的感情极为淳厚,意境却极为深远。

    看完这一首词,苏轼久久不语,许久才开始看下一道。

    这一首却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同样是辛弃疾的名作。

    ……

    苏轼一首首看下去,一页二十首诗词,他整整看了一个时辰。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