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道玄子-《兰陵风流》


    第(3/3)页

    若是贪婪者,上来就拔剑,那就死成渣渣了。

    或是对遗骨不存敬意的,不下跪叩拜,就看不见道玄子手下写的字。即使无意中看见,但对死者不存敬意的,必是直接扯下道牌或从头顶摘下,不会遵从礼节从后面解系绳,自然不会看见衣领内的字,取下道牌不与剑合,十息后剑气迸发,也是死成渣渣。

    沈清猗的神色却见悲痛。

    白绢上墨书道:“吾遗物中医书三卷、金针术刀医具,俱予吾徒吴兴沈氏十七娘清猗。”

    她眼中溢出泪,却原来,孙先生是将她视为正式的弟子啊!

    “望吾徒清猗继承吾之医道,济世光大,传承不绝。”

    沈清猗走到孙道玄的尸骨前面,跪下道:“清猗谨遵师傅遗训。”磕头三记,抬头时,泪已湿面。

    萧琰走过来半跪在她身边,没有说安慰的话。要说“别伤心,别难过”那都是苍白的,怎么能不伤心、不难过呢?“姊姊你在这里遇上孙先生,说明冥冥中有你们师徒的缘分,这是大幸。好过被宵小之辈发现,毁了孙先生的遗骨和遗物,也毁了孙先生对你的心意,让你永远不知道孙先生视你为徒和他对你的冀望。”

    她说着掏了手帕,递过去。

    沈清猗接过手帕拭面,幽沉的声音道:“你说得对,这是我和师傅的缘分。”

    那绢书后面还写道:“道牌、剑,石壁内其余诸物,皆返三清宫。有缘人分送之,三清宫与吾徒家族必有厚谢。”

    沈清猗看到后一句,眼中又有泪意。

    萧琰抬了下头,往洞口那边看去,道:“姊姊,颂叔下来了。后面还有一人。”

    沈清猗用手帕拭眼后,收入衣内。

    萧颂和萧澈一前一后跃下来,萧颂拿着火把,萧澈拿了一匹绸布和一卷布带。

    “少夫人,十七郎君。”

    两人向沈清猗行了礼,又向遗骨跪下一拜。

    沈清猗又向遗骨拜一次,亲手收殓尸骨,用绸布裹好,又用长布带一圈圈缠牢。

    她对萧颂、萧澈二人道:“孙先生在石壁内还有遗物。”

    两人举着火把照着,护着沈清猗和萧琰到了石壁前,看到了那行血字。

    萧琰伸手按在那块“石砖”上,用了吸字诀,取出石砖。壁内果然有一个凹洞,长约三尺,放着一个黄褐色的道士云游袋。

    袋子上方用一柄匕首压着一张绢帛,帛上似乎有字。

    萧琰先拿出那匕首,便见匕首的鞘上也有一个“玄”字,她心中一凛,便不敢拔那匕首,没准里面也封有一道剑气。

    她小心的将匕首放到一边,取出那绢帛,帛上用血字写道:“吾三清宫道玄子,意外绝命于此,将吾遗物归返三清宫者,必有厚谢。”

    萧琰和沈清猗对视一眼,心中均明了,这匕首内十有八.九是封有剑气的,若是先取遗物者,看见这匕首的人要九成可能会拔出,那就是死成渣渣了。

    沈清猗道:“孙先生既然这么吩咐,他的遗物咱们不要动。——十七,你将孙先生的遗物收好,咱们这就上去。”

    萧琰应了一声,伸手取出云游袋。这个云游袋是皮子揉制的,很柔软,皮制肩带上也有一个“清”字,在河边的石壁内放这么久,也是干燥干净的,没有霉蛀,想必里面的东西也保持得很好。她将帛书放入袋内,又将匕首小心放入袋内,提起斜挎在肩上。

    萧琰又盘坐在石上,调息了一个周天,四人才往上行。

    萧颂抱了遗骨包裹第一个掠上洞口,萧澈将道玄子的剑插在腰带上,左手持着火把第二个上去,萧琰搂沈清猗的腰最后上去。

    出了洞口,便见有粗绳垂落下来。依然是按照顺序,萧颂先上去,接着是萧澈,最后才是萧琰抓着沈清猗的胳膊上去。

    萧琮就候在崖边,一身灰头土脸的,看见她和沈清猗才露出了笑容,“清猗,阿琰,你们没事就好。”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沙漠地下河,这不是作者的臆造,国内、国外的一些沙漠中都有发现地下河,比如巴丹吉林沙漠。

    另外,关于皇帝的称呼,唐代对皇帝的正式称呼是:陛下,比如朝殿上,其他场合一般是称:圣人。不是称圣上,万岁、皇上这种称呼更没有。好像唐代有个官员叫张万岁,也没人说他犯忌讳。

    所以唐朝人说“圣人”,那是称呼皇帝,可不是指孔子。(儒家和孔子的地位在唐朝还没有宋明清那么高,唐代的治国也是儒玄并行的,玄学是指。)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