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紫台初影-《惊风波》
第(2/3)页
在商讨对敌的策略上,徐赵两党各持己见,在静思堂吵了一上午,各不相让。两派大臣僵持不下,险些动手打起来,劝和的,帮架的,拉扯的,堂室上乱哄哄一团糟,谁都不肯做出让步。
帮不上半点忙的官员在旁观战助阵,偶尔和坐在矮窗下的青年抱怨几句。
青年一言不发,脸上满满倦色。
他乃是浣州太守庾康,不识庐山面目的官员曾误认他出自士族高门,言语间颇多殷勤,实际上他起于寒微****,毫无显赫的家世背景。
当有同僚无意中和庾康说起常山王入京侍疾的事,庾康一律以“下官不知”作为答复。庾康的确不清楚,他初入朝堂那年常山王正好远赴封国,第一年春觐到来他被谪至浣州,与那位被称为“草包”的传奇女王一直无缘谋面,说不上了解。
同僚看他的表情像在看一块榆木疙瘩,敷衍几句就走开了,嘴里还嘀嘀咕咕抱怨他的沉闷无趣。庾康不理会这些人的眼色,纵是直接了当的轻视,也有宠辱不惊的姿态。
争执还在继续,让人感到万分糟心的是,他们口中所言的战事已经演变为政党的利益争执。庾康频频蹙眉,掩唇低咳,面色渐渐发白,一路北上入京,舟车劳顿,身体早就羸弱不堪,大夫宣称他命不久矣,不宜再过度操劳,母亲也再三规劝,勿要过分专心政事,那对他的身体康复并无益处,母亲爱惜他,庾康心中明白,常言道“自古忠孝两难全”,自己为“大家”熬尽心血,已经不能分心来顾及“小家”。
庾康满腹心事,举步走出静思堂,双手拢入袖中,摸到一块绢帛,是陛下昏迷前下达的调令,命他回京待用。
在右相甄传庭被谪贬巴陵之前,元祐帝询问甄传庭能为朝廷重用的人才,甄传庭举荐兰鹓渠奕和儒士庾康,这二人是晋朝少见的肱骨栋梁,渠奕年少成名,淡泊名利,又遵循祖上遗言拒绝入仕为官,庾康一心为民请命,愿以毕生精力翊助朝廷。元祐帝采纳甄传庭荐言,重用儒士庾康,初阶司农令一职,掌管朝廷的财政税捐。
庾康出身寒门,童年遍尝人世艰辛,更能体恤百姓生存的疾苦,他劝说元祐帝重修税法,推行均田制度,减免租税,轻徭薄赋,并提议效仿太宗皇帝兴修水利,开凿运河。庾康建议重修税法的举措威胁到一些士宦豪族的利益,庾康又与朝廷权臣的政见产生分歧,得罪了权相赵桀,终被政敌设计扳倒,左迁浣州任太守。
时隔两年后,曾为文人楷模的儒士庾康再一次位列朝班,引起朝堂轰动,皇帝的复用态度暧昧不明,朝廷老臣各怀心思,暗暗揣度起圣意。
紫台万木苍翠,朱红色的庑廊下,一列列铁衣甲士执锐巡视,宫人和内侍来回穿梭在庭庑中。初秋的宫廷不见半分萧瑟。
紫台又名犹紫宫,是君王寝宫,再往后是嫔御的后闱宫禁,外男无诏不得擅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