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开业在即-《大宁国师》


    第(2/3)页

    “董大哥,这样你看行吗?”涂小花陪着小心问道。

    董策看了一眼涂小花上的色,不由皱皱眉,凑过去拿过她手里沾满绿漆的笔刷,沾了点深蓝涂抹均匀,便是几笔画在一座山脚上,这才道:“阳过此山,山下应属暗处,所以颜色不能与山上同样,还有这整片山脉都要加几笔暗绿,突显阴影部位,但要注意光线。”

    涂小花见董策几笔过后,那小山竟真的宛如活物般,立即喜道:“谢谢董大哥指点,但是这光线怎么注意?”

    “不论阳光还是灯光,还有比如一些水流,铜镜等折射的光芒都不可忽视,因为光线会正会斜,所以照射出的阴影都不同,这些在生活中都能看到,时刻留意久了,自然而然就会了。”董策指点完,便继续忙着自己的画。

    如今董策已经画到茶了,对于这幅画他很用心,毕竟这也算艺苑的主业之一,只要等金陵郊外的小窑场建好,便由有师傅先教出几个徒弟,便可以烧制新茶具运到这里贩卖,故此他画中自然少不了这些东西。

    说起来,自上次刘宛答应董策后,隔天便离开了御瓷坊,而御瓷坊因为近来生意十分惨淡,故此也没挽留,之后刘宛便听了董策的话,与孟峰去了一趟阳羡县,并且还找到了紫砂,这可把刘宛兴奋坏了,就地便取了十几斤泥直接混回来慢慢专研。

    孟峰也在附近看好了地方,与刘宛沟通之后,便决定建两个小窑场,先建一个在金陵郊外,专烧董策的新茶具,再建一个在阳羡县,给刘宛练习烧制紫砂壶。

    董策听了他们的提议后也没有反对,毕竟这一来二去十分不便,而且烧好的新茶具自己也不能及时见到,故此便答应下来,好在这年头弄个小窑场花不了多少钱,主要是工艺与工钱,目前董策还是付得起的。

    又一连忙碌了四天,董策总算是把十八幅壁画搞定了,至于需要添笔的细节方面,也可以交给涂小花,这个妮子的确很有艺术细胞,不仅学画学得快,听孟峰说她学琴也是一把好手,只不过可惜啊,她十分婉转的表示过不敢上台,所以希望董策能安排她做些别的,于是董策便教她绘画。

    把这些完成了,最令人头疼的才刚刚开始呢!

    巨幅招牌已经搭建好了,如今就等着董策画呢!而且这画,还绝对不是一幅,而是艺苑的剧场要出演什么,便要贴上什么,故此,这四幅画不能直接画上去,只能用画布来代替!

    但是这年头的漆料用在布上十分容易脱落,无奈,董策只能剪碎布,然后让涂平和张大贵他们的婆娘来缝上去。

    这说起来简单,而且董策也有很多帮手,但做起来可比直接画更难啊!只要他所谓不注意,那代表眼耳口鼻的碎布便全歪了,更有甚者,直接把头发和衣服搞混的,也好在这东西修改起来不难,三天工夫几个人便完成了一整幅。

    这幅布画是黑底,碎布则是七彩斑斓,应有尽有,整幅画被分为九个框,第一排三个框中,是一对男女成婚,随后是妻子照顾夜半苦读的丈夫,最后是丈夫遇到一位达官贵人。从第二排开始,情况居转,夫妻两人分别了,丈夫遇到许多显贵之人,由于另一个女子勾搭在一起,最后一排,则是妻子千里迢迢来寻,但丈夫却不相认,并且和那女人一同谋害了妻子,最后一张这是一个衙门里的场景。

    这块画布细看似乎很粗糙,但是稍微离得远些,便觉得惟妙惟肖,新奇美观。

    与那些壁画一样,这幅画挂上去后,立即降下招牌的深红幕帘,将其阻挡起来。

    不过饶是如此,也让许多有心人看得真切!

    因为有些来过艺苑的才子佳人们,对艺苑的壁画十分感兴趣,故此有些人这几天就时常来访,而得知作画的乃是董策与一位十五左右小娘子时,惊愕的下巴差点掉了,并且对董策的敬仰更重一分。

    当然也有想学画的,不过董策却没时间教,只是让他们在边上看看即可,等艺苑开业后,大家再讨论也不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