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第二条贸易路线-《晚明之我主沉浮》


    第(2/3)页

    任何一个思想超前的人,都是孤独的,朱由检也不例外,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这辈子恐怕都没有真正的同志了,“候质,除了征讨,还有一个法子,也可以让琉球归于大明。”

    “什么法子?”

    “就是琉球主动要求归顺大明。”

    “陛下,这恐怕不易吧?琉球已经多年没有来大明朝贡了,”李春烨对于琉球主动归顺,没报多大希望,“再说了,琉球独立,国王至高无上,要是归顺大明,至多能封个国公,两相比较,琉球王怕是不愿归顺大明。”

    “这事不用急在一时,静待时变吧,现在要了解琉球的政局情况,既然他们不来朝贡,我们倒可派人过去,不拘使者商贾学者僧人,一定要将他们的情况带回来。”

    “陛下,琉球与大明之间,隔着大海,必须要南海舰队才能渡人过去。”李春烨说完,又觉得不对,琉球以东,那才是真正的大海。

    “不,南海舰队的目标是南洋,现在南洋情况复杂,不要让他们心有杂念。”

    “可是,隔着这么宽阔的水域……大明在这儿又没有商船……”

    “我们不是还有北海舰队吗?”

    “北海舰队?”李春烨眼前一亮,他怎么将北海舰队忘了?难道朱由检组建这两支舰队,就是为了大明的这两条贸易路线?

    “对,北海舰队,他们自从北伐战争之后,到现在还没有具体的任务,只是在附近找找母港,现在是让他们建功立业的时候了。”

    “陛下,南洋战争恐怕没有结束,难道北海舰队又要出征?”李春烨最担心的,就是大明陷于两线作战。

    “建功立业不一定需要战争,反正北海舰队闲着也是闲着,就让他们去琉球宣扬大明的国威也好,免得琉球忘了我们大明。”朱由检继续说道:“顺便在琉球看看,哪儿有优良的港口。”

    “陛下,臣明白了。”李春烨向朱由检投去敬佩的目光,为什么他总是能比别人看得远?不仅自己,朝中恐怕没人能跟得上他的思维。

    “现在只是做些准备,主要是收集琉球的讯息,将来再说琉球的事,”朱由检重新回到台湾问题上来,“朕原本预备,台湾省首府设在南部的大员,那儿是重要的贸易港口,民智初步得到开化,现在有了琉球,首府必须放在北方,这样台湾才能辐射到整个琉球,候质说说,这台湾的首府,到底是放在淡水,还是放在基隆?”

    “陛下,老臣主管军事,这民政上的事情,还是问问总理吧!”

    “奥,也是,”朱由检笑笑,这是他自己立的规矩,民政、司法、军事三院,相互独立,又相互牵制,“那候质说说,郑芝龙要求向台湾派驻陆军,候质怎么看?”

    “陛下,郑芝龙的建议,臣认为可行,而且也是必须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