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明码标价-《晚明之我主沉浮》
第(2/3)页
对于士兵找女人的事,朱由检认为,不宜绝对禁止,但要保障士兵的安全,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以激励士兵为国奋斗、为国开疆的精神和勇气。
朱由检认为,这种事情,必须纳入省府的日常管理,比如,加强对伊人客栈的监管,如果条件许可,可以设立相关的机构,专门为士兵服务,这样既能加强管理,又能解决士兵银子不足的问题,但要主意分寸,当心军队与当地百姓的矛盾,应当以自愿为主,量力而行。
对于士兵无钱可花的问题,朱由检还给出一条思路,就是让士兵们参与修路,朝廷暂时无力在岭北省修筑水泥路,但可以先行修筑路基,一切比照筑路工人,付给相应的酬劳。
假如士兵适应了岭北的生活,愿意在当地娶妻生子,也有合适的对象,朝廷和军方都应准许他们在退役之后,在当地定居,省府应当给退役定居的士兵,分发相应的耕地和牧场。
史可法、洪承畴烧毁了朱由检的信件,二人相对无言。
这样的信件,洪承畴可是“长歌大笑喜欲狂”,朱由检远在京师,却是对边疆士兵们的状况,了如指掌,洪承畴一方面对英明神武的朱由检,感激涕零,另一方面,他觉得自己的身后,有一双来自朝廷的眼睛,时时关注着他,让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史可法是坚决反对伊人客栈存在的,但朱由检已经做了批示,他也无可奈何,最后,他与洪承畴商定,洪承畴要加强军队的管理,对于士兵出入伊人客栈的事,要严加控制,他则负责加强对伊人客栈的管理。
史可法的心中,已经有了草案,一方面限制伊人客栈的价格,维持每次五十文铜钱,不得加价,否则将对客栈科以重罚,此外,开始对伊人客栈征收工商税,按照十五税一的标准,每月结算一次,赋税与士兵出营的记录一比照,就能看出士兵是不是严格遵守军队的规定,军纪是否败坏。
他是正直的文官,既然伊人客栈主要的客源是明军士兵,它就必须走上正轨,明码标价,买卖公平,士兵为朝廷守土开疆,绝对不能被坑。
朱由检倡导的修路运动,史可法也和洪承畴商量,待赤塔完全开冻,就发动士兵修筑路基,先行修筑赤塔至亨九段,从赤塔和亨九同时开工。
洪承畴建议,让有余力的牧民也加入进来,实行日新制,酬劳每日结算。
至于日薪的数额,史可法建议,比照大明月薪一两银子的酬劳,稍低一点,每日二十文,所有筑路人员,同工同酬,但前提是他们已经归化为汉人,少数仍然没有归化的蒙古人,坚决拒绝他们参与筑路。
洪承畴走后,史可法还要独自面对刑部押送过来流放的犯人。
刑部的文书上注明,犯人一共有两千零三十八人,其中一千一百二十一人有家属陪同,还有近千人是独身来到岭北。
史可法将有家属陪同的一千一百二十一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安置在赤塔周围,与牧民混居,而其余的近千犯人,被平均分配到亨九、北望两县,也是与牧民混居。
他打心眼里感激朱由检,有了这些流放的犯人,牧民们可以早日学会汉话,加入汉民族的洪流,而且,这些犯人与牧民们生活在一起,也可以加快牧民们学会耕作之术。
从游牧走向农耕,牧民不缺少耕牛,他们缺少的是耕作的技术,这些流放的犯人,恰好弥补了牧民的不足,也省去了史可法的许多事。
为了让犯人们安心在当地定居下来,史可法找上了参军李伦。
“叩见史大人。”李伦惴惴不安地跪倒在史可法的座椅前。
“李参军,这段时间,赚了不少银子吧?”史可法端着茶杯,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大人……”李伦心里一沉,果然是为了伊人客栈的事,“大人,小人可没做任何犯法的事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