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人惨叫马嘶鸣-《晚明之我主沉浮》


    第(2/3)页

    “明天?你的士兵刚到,还是先休息几天,熟悉山海关的情况再说吧!”

    休息几天?那第二军,甚至第三军都来了,到时候谁去守前屯还说不定。

    袁崇焕急了:“大人,我的士兵都有战马,一路上也辛苦不到哪儿去,经过今天的休息,他们的体力一定能恢复,再说了,守卫前屯,三千人足矣,又不要全军行动。”

    “那……好吧!”孙承宗知道袁崇焕的性格,不让他去前屯,怕是觉都睡不好,还谈什么休息?“崇焕小心,建奴的战斗力,你是见过的。”

    “是,大人,属下一定会小心从事。”袁崇焕现在真不敢冒险,不是因为朱由检和孙承宗的警告。

    毕氏燧发枪是第一次上战场,谁也不知道它真正的威力,必须经过战场的检验才会知晓,万一燧发枪在战场不灵光,而士兵们又没有铠甲保护,那损失可就大了。

    第二天辰时,袁崇焕带着李行的第一旅三千多士兵,早早进驻前屯,前屯原来的守军则撤回山海关。

    山海关外,左边是崇山峻岭,又有辽东长城的余脉,根本无路可走,右边是渤海,只有中间一条狭窄的通道。

    前屯就扼守在这条通道上,将建奴死死地阻挡在关外。

    若论起地势的艰险和战略位置的重要,前屯更甚于山海关,是山海关当之无愧的北大门,只是前屯建造得过于狭小,无法部署大量的军队。

    建奴对攻下山海关也没做指望,所以并没有大规模进攻,多是以小股军队骚扰,尽量疲惫明军。

    孙承宗是“积极防御”政策的倡导者,他组织敢死队,趁建奴人数不多的时候,常常出前屯偷袭,虽然战果不大,但也让建奴不胜其烦。

    建奴吃了几次亏后,不再以小股军队骚扰明军,而是动用整个牛录来前屯挑衅,几乎每天都来上一两次。

    建奴人数增加,战斗力又是非常强悍,明军无法在野外和建奴对决,孙承宗只好关闭出关的通道,依靠城墙的优势紧守前屯。

    午时过后,一队百余人的建奴奔前屯而来。

    才一百人,就敢来关前耀武扬威!袁崇焕大怒,他现在有了燧发枪,底气就硬了起来。

    “我亲自指挥千名士兵在城头射击,李行,你点齐五百士兵,准备最好的马匹,在建奴撤退的时候,出城追击残敌,务要全歼。”

    “军座,城头不安全……”李行觉得袁崇焕亲自在城头指挥,太过危险,都说建奴的弓箭厉害,即使从城下射箭,也常常能射杀城头的明军。

    “少废话,你出城追敌,更加危险,还是保护好你自己吧!”袁崇焕冲李行一挥手,让他下去。

    “是,军座。”李行自去挑选士兵和马匹。

    燧发枪在马上无法瞄准,若要出城歼敌,还是要依靠马刀和马匹。

    建奴放慢马速,缓缓向前屯踱来,他们已经习惯了明军龟缩在城墙内,只要不进入明军弓箭与火#枪的射程范围,他们就是安全的。

    袁崇焕将绝大部分士兵隐藏在女儿墙的后面,只有百十名士兵偷偷从垛口露出脸面,和以往的明军完全一样。

    如果建奴的观测足够仔细,他们就会发现,今天出现在城头的士兵,身上没有泛出金属光泽的明光铠,而是一身深灰色的布衣。

    明军都给燧发枪上好第一发子弹。

    建奴的旗帜已经清楚地落在袁崇焕的眼里。

    五角方旗,中间血红,周边惨白,旗帜中部的黄龙头朝后,尾巴却是指向城墙的方向。

    “原来是镶红旗,岳托的部下。”袁崇焕在辽东战斗过多年,对建奴的的旗帜和旗主一清二楚。

    “军座,建奴已经进入一百五十步了。”

    “别急,放近了打。”建奴离得越近,燧发枪的命中率就会越高,有厚实的城墙作保障,袁崇焕不用担心建奴会破城。

    “军座,建奴进入一百步,已经是燧发枪的射程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