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魏忠贤的烦恼-《晚明之我主沉浮》
第(2/3)页
阉党以魏忠贤为核心,以宫中的太监和东厂为班底,外围是齐党、楚党。让他们杀杀人、放放火、搞个栽赃陷害倒是拿手,如果带兵,却不是这块料,加上现在辽东是个烂摊子,阉党的人就更不敢接手了。虽然齐党、楚党都是外臣,但他们在斗不过东林党的时候,就弯腰屈膝,拜倒在文人最看不起的阉人门下,自然没有军人的风骨。物以类聚,和他们有联系的人,骨头也硬不到哪儿去。
所以阉党刚刚沉浸在搞掉孙承宗的兴奋之中,转眼就为没人能担任蓟辽经略而头痛。
矮子中选将军,最后,老实、听话又有点木讷的高第,在天启五年五月成为兵部尚书、蓟辽经略。
高第接管整个蓟辽之后,全盘否定了孙承宗的“积极防御”策略,胆小怕事的他,采用“消极防守”的政策。为了让关外的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防止他们在城破时遭到建奴的杀害,他要放弃关外的宁远、锦州以及孙承宗花了数百万银两建立的各个堡垒,撤回关外的百姓,全面退守山海关。
宁远前道袁崇焕、总兵满桂、参将祖大寿等人都是孙承宗的部下爱将,坚决不肯撤除宁远,官司打到兵部,在朱由检的暗示下,李春烨全力支持高第。结果袁崇焕、满桂、祖大寿被革除一切职务。
高第的“消极防守”,没有瞒过努尔哈赤的眼睛,在得知孙承宗离开辽东、致仕回乡后,奴酋立刻尽起八旗十万精锐,以广宁为基地,气势汹汹地扑向宁锦一线。
孙承宗给建奴的压力太大了,他经略蓟辽四年,是建奴没有从汉人手中夺得一寸土地、抢到一粒粮食的四年。现在孙承宗致仕回乡,努尔哈赤怎么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宁远、锦州很快就被建奴占据,努尔哈赤的兵锋已经到达山海关外的前屯,隔着前屯与高第在山海关对峙。
但宁远、锦州已经是空城,建奴的八旗军占据这两座城市,并没有得到多少器械马匹,连粮食也只够养活十几只麻雀,而广宁的粮食也不够建奴人吃马爵的。努尔哈赤盛怒之下,下令毁掉了宁锦一线孙承宗修建的所有堡垒。
关外再次失地千里,让朱由校大发雷霆,连推荐高第的魏忠贤,也是罕见地遭到朱由校的训斥。没办法,魏忠贤将压力转嫁给内阁和兵部,但内阁首辅顾秉谦、次辅黄立极以及兵部的几位尚书,平时在魏忠贤面前都是唯唯诺诺的主,哪能拿出什么好主意。魏忠贤除了大骂一顿,将皇帝的怒气释放之外,知道关键时刻,他们也是帮不上什么忙。
气虽然出了,但建奴的威胁没有解除,魏忠贤还是十分不安。他虽然贵为东厂提督,掌管朝廷第一要害部门,又是首席司礼秉笔太监,朝廷大臣的一切奏章,必须先经过他阅读后,再转给朱由校。但太监和文官的体制是不一样的,魏忠贤掌握阅读奏章的权利,那是皇帝懒惰,不愿阅读大臣们的奏章,根本没有制度上的保障。一句话,他就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他的权利是建立在皇帝的信任之上,哪天皇帝不高兴了,一脚将他踢出门外,连理由都不用找。
李春烨等内阁和兵部的要员都走了之后,独自留了下来。“九千岁,属下有事禀报。”他双膝跪倒在魏忠贤的座椅前,整个身子都趴在地上,不仅额头,连老脸都沾上魏忠贤府中的灰尘了。
“你要说什么?可有让建奴退兵之法?”魏忠贤的气消了,但心中的恐惧还没有解除,再说李春烨还算不上他的心腹,心情不好的他,脸色更不好。眼睛阴沉着,脸上已经松弛的肌肉轻轻抖动,好像是一只准备好了的青蛙,随时将前面的猎物一口吞下。
“属下没有让建奴退兵的法子……”李春烨硬着头皮,他知道魏忠贤脸上的肌肉抖动的时刻,就是有人遭殃的时刻,现在大厅只有他们两个,遭殃的肯定是自己。但现在也是魏忠贤最无助的时候,任何一点希望都是他的救命稻草。
“没有让建奴退兵的法子,那你还说什么?”魏忠贤没有给李春烨说完的机会,他愤怒地从座位上站起身,一脚踹在李春烨的肩膀上,将李春烨踹得倒坐在地上,又仰面跌倒,在地上打了个滚,算是当了一回魏府的免费抹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