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同治之意(上)-《重生之我是慈禧》


    第(2/3)页

    叶赫那拉氏不悦,“如此一来岂不是查无实据?罢了,这些罪也够他们受的了!”

    “是,还要请示太后。抄了肃顺的家,书房一个匣子里都是他与乱党之间的书信,”恭亲王睨了一眼站在班里瑟瑟发抖的陈浮恩。“奴才不敢多看,太后的意思是?”

    “封条,拿到内阁去烧掉,看过的人不许外泄,”叶赫那拉氏当机立断地说道,“前日皇帝已然下诏,只诛首恶。余者无罪,往日之事一概不究。从今个起,”叶赫那拉氏环视众人,坐在炕上顾盼生姿,“新朝新气象。皇帝需以宽仁待人,不搞株连九族的老故事了,既然大家议定好了,载垣、端华、肃顺,”皇太后一个名字一个名字得极慢,“三人斩立决。”

    大家似乎都骚动了起来,皇太后继续问道,“其余五人呢?”

    “革职,充军新疆。”

    “减一等。革职就行了,和气致祥,”皇太后又问。“新年号定了没?”

    “回太后的话,”周祖培禀告,“臣等定了‘同治’的年号,还请太后定夺。”

    十月初九登极,必须诏告新帝的年号,“祺祥”二字。早经决定取消。周祖培主张用“熙卤或者“乾熙”又不为恭王所喜,于是经文祥、宝鋆、曹毓瑛等人共同商议。拟了“同治”两字,征询内阁的意见。连周祖培在内,大家都说这两个字拟得好。但是,好在什么地方,大家都不曾说。因为这两个字的妙处,只可意会,各有各的解释,在太后看,是母子同治,在臣子看,是君臣同治,在民间看,是上下一心,同臻郅治,足以号召人心,比李慈铭沿用宋朝的故事,建议用“康隆”或“乾熙”是好得太多了。

    果然还是这个年号,但是这个年号的确是不错的,“好,同治同治,君臣同治,这年号极好,”太后点点头,站了起来,对着跪在地上乌泱泱的一群亲贵诸王军机大臣福了一福,“皇帝年幼,哀家无可奈何行垂帘之事儿,接下去大清朝的前途命运,就都托付给诸君了!”

    恭亲王又连忙带着众人磕头以示不敢当,叶赫那拉氏继续说道,“六爷,传皇帝的旨意,命内阁、礼部、内务府准备两位太后封号和太妃太嫔等尊奉事宜。”

    “太后的意思是?”恭亲王微微有些震惊,连拢着袖子不发一言的德龄都忘记了当差的本分,抬起头,震惊得看着叶赫那拉氏。

    “天子之言,绝无虚言,皇帝下旨了,那她便是太后。”杏贞点点头,“皇帝登基大典之前,名分要定,想两个好点的封号上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