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说辞-《战辽东》


    第(3/3)页

    “千头万绪切中要害,智也;奋起蹈海刀下救人,勇也;不避斧钺府衙相候,信也;生为人子勇担父债,孝也,”陈尚仁给楚凡戴了几顶高帽后微笑道,“此等智勇信孝兼具之人,如何会是鞑虏的奸细?东翁,这其中恐怕有些误会吧?”

    “……若是如此的话,只怕书呆子的传闻确乎有误。”王廷试听完后,捻须沉吟道。

    陈尚仁见王廷试听完后沉吟,心中不禁长长出了口气——只要他不立刻下令拿人,这道坎算是过了大半了。

    这就是楚凡和陈尚仁回程时商议的结果了:楚凡深知自己书呆子的名声在外,若是一上来便跟王廷试说要继续帮王家跑海贸,只怕王廷试当场就要发作——跑海贸这种事岂是书呆子能干得下来的。

    所以要想说服王廷试,关键点就在于必须要改变他心目楚凡的形象。要让他知道,楚凡不仅有帮王家跑海贸的诚心,更有相应的能力!

    所以楚凡为陈尚仁设计出了这么一套说辞:先用被孙振武挟持的凄惶和绝望把气氛烘托出来,然后在王廷试最出其不意的时候,甩出楚凡智勇信孝的实际行动,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震动王廷试,让他相信楚凡肯定能担起跑海贸的重任。

    当然,这其中必须把楚凡自愿献上铜锭、土地、渔船的事情作为另一个重点,由不得王廷试不动心——他和孙振武费这么大力气给楚凡安上通鞑这个大个罪名,无非就是要谋夺楚家家产;而且照老规矩办的话,孙振武只怕还要拿大头,毕竟他是负责动手的人。

    现在楚凡干脆把家产双手奉上,王廷试只要不傻当然不会拒绝——楚家的这些东西到手,他的损失基本就都回来了!

    看着摇曳烛光里长时间沉吟不语的王廷试,陈尚仁那颗粗安的心不禁又替楚凡担忧起来了。

    自家这个一向精明的东翁,不会在关键时候犯傻吧?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