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建设家园 二-《远东1628》


    第(2/3)页

    用秸秆编织出来的屋顶非常讲究,要求做到非常顺滑,以便雨水顺利地淌下来而不渗入屋内。这样一来,就算下再大的暴雨,房屋内都不会出现漏雨的现象。

    这些危房的墙体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淋,早就不堪使用,所以要全部扒掉。在附近寻找到足够的黏土,浇上适量的水分,还要充分的地搅拌,再活上切成一段段的芦苇、秸秆,一层层的叠泥墙。

    泥墙的黏土要一遍又一遍地夯实,直到泥巴彻底的均匀,然后再一层又一屋磊上去,一次又一次洒上米汤。这样一遍遍垒出来的泥墙非常坚固,甚至不比砖墙差多少。

    以前这种土坯茅草屋的房门和窗户与土墙之间往往都不严,无论怎么用泥土封堵,不出几个月就会露出缝隙。

    现在因为有了公司运来的水泥和沥青,这个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使得原本一到冬天就四处漏风的土坯茅草屋,变得非常的严实,即便再冷的冬天也不会漏风。

    屋内的格局也采用了辽东的那种格局,采用通铺火炕的布局。火炕的表面抹上一层水泥,再铺上两层黄麻布,最上面再铺上一层薄薄的毛毡,即便在辽东也能熬过最寒冷的冬天。

    农户家的院子里还要规划一番,秋收的时候大批的秋粮,需要建一座储存粮食的粮仓。入冬前公司还会运来大批牲畜家禽的幼崽,所以还要垒一个猪圈和鸡舍。

    猪圈和鸡舍的旁边还要挖一个制作青储饲料的窖坑,以后中原将大面积种植玉米,秋收后的玉米秸秆也可以充分的利用起来,做为青储饲料的主要原料。

    后院还得挖一个土法堆肥的窖坑,以后家禽家畜的粪便都可以充分的利用起来制成土肥,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石磨倒是不用愁,因为这东西太沉,逃荒的村民都没有带走,几乎每个院子里都有一个石磨。

    每个小院还围了一个简陋的篱笆墙,采用拇指粗的竹条简单的编成。以后村民们还可以自己再垒个黏土墙,那每家每户就是一个真正的院落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