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鬼才之志-《董氏王朝》


    第(2/3)页

    另外一位,则是当世书法大家,钟繇钟元常,四旬左右,形貌儒雅,举止洒脱,颇有大家风范。几人年纪都比郭嘉大出不少,却彼此仰慕才学,相交不错,荀彧早已出仕,之前被举为孝廉,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董卓进驻洛阳,废立新君,一气之下,荀彧弃官不做,钟繇跟他倒有些不同,此次回乡,乃是身体有恙回家将养身体,现在暂居黄门侍郎一职。

    “云卷云舒,天气无常,与人之气度神色,别无二致,正如郎中望闻问切,能知病情一样,云彩幻化,也预示着阴晴风雨,只不过,奉孝才疏学浅,只是管中窥豹,粗窥门径罢了,算不得什么。”郭嘉微微一笑,笑着解释道。

    “奉孝过谦了,能观云识雨,已是不凡,昔日陈平张良,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似乎也没有你这般本领,只不过,哎,朝廷无度,董贼暴虐,如此良辰雨景,好友美酒相伴,倒心中憋闷,着实有些扫兴。”荀彧刚刚辞官,心情自然不好,当着好友,也不加隐瞒。

    几人一边饮酒,一边劝慰,对朝堂之上的事情,通过钟繇荀彧的叙说,也了解了不少,对董卓的暴虐无道之举,众人皆是愤愤不平,深感不耻。

    “这场雨,可没那么简单?听说曹孟德逃离洛阳了?”郭嘉略一沉吟,望着窗外的串串雨帘水幕,别有深意的笑道。

    “是,曹操有勇有谋,昔日剿灭黄巾,战功卓著,这次谁也没料到,竟然不顾个人荣辱,只身侍贼,为的却是暗中接近董卓,想要为国除贼,只可惜,董贼命不该绝,被董羿那厮无端识破,坏了曹操的大事,若行刺成功,现在正是万民欢庆之时,可恨啊,可恨。”钟繇提到曹操,言语之中,非常敬重,对董卓,更是恨的钢牙紧咬。

    郭嘉轻轻摇了摇头“行刺成功未必就是一桩美事,铲除国贼,各地屑小毛贼自然不甘寂寞,杀不杀国贼,都于事无补,天要下雨,女要嫁人,本就是定数,诸位且拭目以待,这场暴风雨,没那么简单。”遥望着远处天际深处,郭嘉语出惊人。

    郭嘉一番话,让屋中众人全都一愣,荀彧略一沉思,脸色变得更加凝重,“奉孝,你是说,自黄巾之后,天下安定还不到三四年,又要再起祸乱?”

    “这是天意。”郭嘉转身回头,对视着荀彧,嘴角悄然勾起一抹冷笑。

    “天意?难不成颍川书院第一奇才郭嘉郭奉孝,也信这莫须有的鬼神之说,真是荒谬。”钟繇素来耿直,听郭嘉说的玄之又玄,当即反驳。

    “哈哈哈,天意如此,只不过,此天非彼天,昔日黄巾作乱,朝堂早已无力剿贼,不仅国力空虚,兵力也羸弱不堪,为此,益州牧刘焉提出设立州牧,让各地自行招募军卒,此举对朝廷,可谓一举多得,既可以缓解兵员不足,又可以帮助朝廷震慑各地匪寇平定祸患,可,州牧一旦设立,无疑一把双刃剑,各地诸侯抢占领地,扩充兵力,日益崛起,野心肆意暴涨,这天下,岂能永久安定,州牧是皇上亲自设立,这难道不是天意吗?”直视着钟繇,郭嘉洒然而笑。

    皇帝就是天,皇上的决断,自然代表着天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