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儿歌市场-《全民偶像》
第(2/3)页
“这年头贪得无厌的太多了,你出名后,朋友亲戚什么的没少给你打电话要这要那吧,觉得你发达了就一定得和他们共享荣华富贵的不少吧。上头的人一样,你要是没点自己的态度。人家会觉得用了你的歌,是你的荣幸。别说付给你钱了,估计还指望你感谢他们,你不能惯着。”
“对对,杨叔说的没错。和上头打交道,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态度。”
马楚对杨度这话深以为然,不是他们狭隘,是上头有些人吃相确实难看,都已经21世纪了,很多人思维作风,还停留在官方主导一切的上个世纪,转变不过来。
杨度说的有道理,丁宁想了想。道:“那行。这样,你就跟他们说,儿歌我能写。但不卖版权,使用权可以卖,不过必须付费。杨叔,你觉得这费用多少合适?”
杨度稍一思虑,道:“你要是只给他们演唱使用权,估摸着三五万顶天了。但要是加个销售传播权。你还得要个分成收入,也要不了太高。5%-10%之间吧。”
丁宁抿着嘴稍一思虑,道:“那就按这个条件谈吧,马楚,重任就交给你了。”
“好勒。”马楚屁颠颠地和刚打来电话的人联系去了reads;。
……
马楚忙着去打电话,丁宁则是陷入了沉思。
要说儿歌,他记着的可不少,而且这些儿歌,绝大多数这世界上都没有。
尤其是这个世界的华语乐坛,没有经历台湾校园歌曲称霸的那个时代,诸如他写给丁静的《三月里的小雨》,还有《兰花草》、《童年》之类的经典校园歌曲都不存在。
而这些歌,在丁宁看来,都是华语歌坛不可多得的精品,其普遍清新简约的风格,脍炙人口,并没有太过于落后于时代。
即便是滞后了,曲风上稍加些流行化的改编,说不准会受到市场欢迎。
这年头,儿歌和校园歌曲都太紧缺了,这片曾经肥沃的土壤如今已堪称贫瘠,放眼望去,一颗新苗都没有,亟需一阵新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