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常雩礼-《胭脂斗》
第(2/3)页
就在当晚,夜深人静的时候,城里又发生了一起命案,钦天监主簿莫名死在府中,其双眼圆瞪,七窍流血,死状凄厉可怖。灵台郎们告到皇帝那里,说是监正白日里与神官发生过冲突,一定是被神官谋害了。
“无凭无据的事,怎可妄言?”大学士王翰道,“亏得尔等还都是为官之人。”
苏昀道:“既然有纠纷在先,为了神官的清誉,还是请陛下着刑部和大理寺一并彻查清楚为好。”
温同知于是和大理寺卿当着众位灵台郎的面,命仵作验来验去,几番检查下来,都只能证明钦天监主簿是自然死亡,温同知也觉得蹊跷,七窍流血居然不是中毒?!怎么反倒更像是被吓死的。
灵台郎们不由打了个哆嗦。
温同知只得回禀皇帝,皇帝询问神官,玉衡君施施然一句:“此人口出狂言,造了恶业,招之天谴。”
神官说是天谴,那就只能是天谴了。
没有证据,神官大摇大摆的走出未央宫。
朝臣们终于得见他真面目,但都怕的头也不敢抬,灵台郎们思索再三,偕同受了伤瘸腿的监正再度拜访紫微台,向神官请罪。
神官不置可否。
监正谄媚道:“座上,陛下召座上掌紫微令,可有交待过四皇子的实情?”
神官曼声道:“四皇子的事轮不到你们插手。”
“可陛下着礼部和钦天监一起拟名字,礼部诸多推脱,下官只得来请示座上。”
神官哼的一声,乜了他一眼道:“时辰未到,该有名字的时候,自然会有名字。你们就做好你们该做的事情,若是卷进了什么事端里,好像监正那样受了天谴,可不要怪本座没有提醒。”
在朝为官的都是聪明人,一听示下,上朝时再也不提四皇子不祥的话了。静观其变。
眨眼到了立春,正是宏文五年的正月初七,离四皇子降生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京城里的木兰花的一朵接一朵打出花苞,像倒挂的铃铛,悬在树上,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百姓们记得那一天,满城的木兰花都开了,然后一声突如其来的巨响震彻云霄,起初以为是打雷了,然而并没有白色闪电从天上划下,后来才知道,是京郊出现了一块巨石,有上山的采药人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有赶路的行者说是从河里浮上来的,而这块石头也确实奇特,明明是一块巨石,摔下来后竟有模有样,呈凤凰展翅之形,外表也泛着一层淡淡的金光,如同在火种炙烤过一般,群臣为此沸议不止。
皇后立即奏告皇帝,四皇子非但没有不祥,反而事关国祚,因其身上带着吉兆。
李永邦心中隐隐猜到这一切和皇后有关,暗暗的松了口气,只是朝中仍有非议之声,认为就算四皇子如石碑所预示的那样,是天凤之命,凤凰之火也太过于炙热,才导致各处旱灾,生灵涂炭。
李永邦眯晞着眼道:“那照诸位爱卿这样说,岂非是皇后的不是?皇后为九天之凰,四皇子虽是良嫔所出,说到底也是皇后的孩子,敢问诸位爱卿,她的凰火如此之盛,可有越俎代庖,牝鸡司晨,可有上朝听政亦或者插手朝野的任何事端?”
群臣纷纷道‘无’:“皇后娘娘贞静贤惠,母仪天下。陛下您言重了,皇后娘娘何其无辜。”
李永邦哼的一声冷笑:“那既然并非皇后的不是,便是朕的不是了,朕贵为真龙天子,本该祥御四方,结果却并没有做到,是朕无能?!”
天子震怒,群臣吓得一齐跪倒在地:“陛下勤政爱民,天灾**,陛下也不想的,请陛下不要妄加罪责于己身。”
李永邦冷眼看着座下乌泱泱的一群人,是日下了一道罪己诏。
然而悠悠众口,关于四皇子不祥的说法依旧不胫而走。
皇帝为此特地偕皇后择日于圜丘行大雩礼。
法驾卤簿和大驾卤簿在未央宫门前排列,十一只宝象开道,黑白蓝黄红的五色旗只用了四面,分别是象征水的黑旗,风的白旗,雷的蓝旗,土的黄旗,由禁军统领和副统领,京畿营的统领和副统领各执一面,从午门出发,向天坛去。
共计二十八头牛,三十三只羊,三十四口猪,两只鹿,十二只兔,供养于牺牲所,等到祭祀时供奉。
午时时分,皇帝带领皇后一起登上宽约十丈,长达一百多丈的丹陛桥,桥中为神道,东为御道,西为王道,一步一步抵达祈年殿。
祈年殿由二十八根金丝楠木大柱支撑,柱子环转排列,位处中间的是四根“龙井柱”,象征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中层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里的十二个月份,外层十二根檐柱象征一天的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的柱子加起来共二十四根,象征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
皇帝找到了霜降的那一根,点香,行礼;
再找到惊蛰那一根,点香,行礼。
全程乐声不断,迎龙神奏的是“馨平”,接着是进俎,奏“需平”,初献奏“霖平”,亚献奏“露平”,终献奏“沾平”,至送神奏“霮平”,一切完毕之后,皇帝可选择回宫亦可在皇乾殿住下行斋戒礼,以表诚心。
上官露却先于李永邦走出祈年殿,站到祈年殿的外出月台上,手扶着栏杆,俯视太阳下跪着的群臣。
她的声音不轻不响,但足够嘹亮和明晰,问道:“国之旱灾,可有人认为是本宫的凰火太盛?”
群臣面面相觑,本来今天皇后跟着过来,便觉十分意外,因常雩多是皇帝亲临,而且会有此一问,不知是何用意?
群臣皆伏地道:“娘娘厚德,属万凰之王,托娘娘的洪福,才致五谷丰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