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敏求精舍-《黄金耳》
第(2/3)页
如乐在轩,北山堂,萱晖堂的书画;暂得楼,天民楼,关善明的陶瓷;还有徐展堂,麦雅理的收藏;以及攻玉山房的中国古代家具等等。
会友每月定期聚两次,敏求的组织严密,入会条件很高,首先个人藏品要有档次,其次人品要好。发展新会友时需要全票通过,不允许一个”黑球“。会风很民主,会务实行民主管理,主席两年一任期,同时还聘请一些内地文博专家和海外著名藏家作为名誉会员。到现在敏求的人数虽不足才37人,绝对代表香港收藏的最高水平。
“敏求精舍有很鲜明的个人收藏,比如首届主席胡仁牧的清代官窑单色釉器收藏,叶义医生的竹刻犀角雕收藏,罗桂祥的宜兴陶瓷茶具收藏,叶成耀的明清家具收藏,九如堂李大鸣的高古瓷收藏,天民楼葛士翘父子的明清官窑瓷器收藏,徐展堂的历代瓷器收藏等。”
翟建民赞叹道:“每一个人收藏都是洋洋大观,上百件甚至几百件精品,随便一个人都能成立个博物馆!”
“比如徐展堂,白手起家1991年在香港创立了当地首家私人博物馆——香港徐氏艺术馆,并在世界各地捐建多处以徐展堂命名的中国艺术馆,被誉为世界十大收藏家,也是其中唯一的华人。”
徐展堂拥有藏品5000余件,囊括陶瓷、青铜器、玉器、家具、牙角器等门类。单就其所藏瓷器而言,上至新石器时期的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和半山类型的彩陶罐,下迄清乾隆时期黄地青花云龙捧寿图六角瓶,体系完整紧密。
徐展堂与博物馆之间的缘分不浅,包括徐氏艺术馆在内,徐展堂通过捐赠收藏和相关资金,支持建设了七处展厅。
在国外有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徐展堂中国艺术馆”、澳洲国家艺术馆的“徐展堂中国艺术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省博物馆的“徐展堂中国艺术馆”。
在内地他出资100万美元帮助上海博物馆建陶瓷馆,并捐赠藏品设立了徐展堂陶瓷馆;其后不久得知南京博物馆新建艺术馆有困难时,又慨然允诺捐80万美元,用于青铜馆和陶瓷馆的建设,南京博物院不仅设有“徐展堂明清瓷器馆”,还聘请徐展堂为名誉院长。
“香港回归前,人心思动,移民和打算移民的不在少数。当时的香港收藏界,有些收藏家已经把自己的藏品打包装箱,准备运到国外。当国家文物局局长于1988年率团访问香港之时,徐展堂便邀集敏求精舍同仁主动邀约,请张德勤与同行去敏求精舍会舍做客。”
翟建民回忆道:“徐展堂直接向张德勤询问,香港回归后,内地实行的《文物保护法》会不会延伸到香港?香港的文物还能不能自由出境?得到领导的明确答复,广大收藏家才安心发展,阻止一次文物外流的恶劣后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