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控制资本市场的野心-《重生电子帝国》


    第(2/3)页

    但李轩在香港银行业中。扩张自身影响力的目的却不会改变。只不过采用的方式会从以前的铁血并购,改为更怀柔的联盟。

    比如去年九月份,市场上突然传出“股坛狙击手”刘阮雄盯上了东亚银行。东亚银行是香港老牌的华资银行,在恒生银行被汇丰收编之后,它一直是全港规模最大的独立华资银行,直到近几年的佳华银行崛起后取而代之。

    东亚银行为前辈银行家冯平山、简东浦、李冠春等人所创,但截止到港股市场传出风声时,冯、简、李三家及好友所占股份,合在一起还不足两成reads;。大股东控股不稳的公司,正是刘阮雄最喜欢下手的目标。

    刘阮雄这样的恶意收购者,对普通股民来说是一颗幸运星。因为他和原有大股东的博弈,会催生被收购企业的股价暴涨。普通散户如果运气好能才准点,可以跟着大赚一笔。但对于上市公司和控股股东来说,刘阮雄无疑就是股市灾星,股坛的老鼠屎。

    他收购公司并不是为了经营,而是用各种资本手段来创造炒作的题材,从股价的暴涨暴跌中渔利。这对于公司长久的发展绝对是有害无益的。所以东亚银行的董事局,绝不愿意因为刘阮雄持有的股份足够高,而被迫邀请他进入董事局。

    但现有大股东冯、简、李三家,又没有足够的实力与刘阮雄相抗衡。所以东亚银行只能寻求“白衣骑士”的帮助,而李轩旗下的lh投资基金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了,开始在二级市场上大规模扫货。

    短短一个月时间。东亚银行的股价就被推高了将近五成。lh投资基金一口气增持了东亚银行11.5%的股权,再加上东亚原有大股东们的增持,整个一致行动人们的股权达到了34%才收手。

    结果没想到刘阮雄只是虚晃一枪。他前期的确是悄悄收购了东亚银行的不少散股。但在lh基金加入战局后,刘阮雄自知实力不敌。所以在股价涨到一个高点时。他就顺势把手中的股票全部抛出,一举获利两千多万港币!

    东亚银行的董事局可能永远猜不到真相,刘阮雄的这次行动,其实是和lh基金联手演的一场双簧好戏!lh基金借此机会以一种非常友好的姿态,进入东亚银行的董事会。

    虽然lh基金只是作为一个单纯的财务投资者,并不寻求对东亚银行的控制权。但在它的穿针引线下,东亚银行与东方系的佳华银行和渣打银行的关系迅速开始拉近。

    除了拉拢东亚银行之外,李轩还以东方集团的名义入股大新银行。东方集团同样只作为战略投资者的身份持股20%。并不对创始人王守业先生的控股权构成威胁。

    而在东方集团的支持下,大新银行在两个月前成功击败马来西亚富商郭领灿的丰隆集团,从港府手中收购工商银行。完成并购后的大新银行,分行数量达到27家,晋升为香港中信银行的行列。

    都说同行是冤家,但佳华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大新银行却已经隐隐有了同盟之势。而李轩之所以能够把四家银行拉拢到一起,靠的正是东方集团对香港整个电子产业的支配地位。

    香港去年全年的gdp总量突破了3700亿港币,而这其中电子产业贡献了四分之一。香港现在的电子产业几乎都是围绕着东方集团发展起来的,这一数据足以说明东方集团对香港实体经济的影响之深。

    李轩的出现已经极大的改变了,香港整体的经济结构。另一个时空中的1987年。香港的工厂超过80%都已经北移,整座城市的经济命脉逐渐被地产业所控制。

    但现在,香港的工业也就欣欣向荣。每年有几百万台电脑、上千万台各类游戏机,以及上亿份游戏卡带从香港装船运往世界各地。繁荣的电子工业给香港创造了几十万个就业岗位,更生产了数以亿计的资金往来。

    佳华银行和渣打银行无疑在香港电子业崛起中,分得了非常美味的一块红利蛋糕。就连汇丰银行为了更好的参与进来赚钱,也在李轩收购置地集团时大开方便之门,给同为英资财团的怡和公司背后插了一刀。

    香港银行业近几年对电子业的资金投入,大有赶超地产业之势reads;。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与东方集团保持良好的关系,无疑可以在竞争中获得不小的优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