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子不争,必取辱-《帝国海权》


    第(2/3)页

    “我明白,就按你们说的去做。”约亨点了点头,然后接着说到:“向俄国大使传达我们的意思,‘俄国舰队远道而来,出于两国的友好关系我们非常希望提供条件更好的环境帮助俄国舰队修整,不过考虑到国际舆论,所以只能让他们使用民用港口。希望俄国人能够体谅我们的难处。’”

    马沙尔微微弯腰:“是,殿下,我会将我们的善意传达给俄国人的。”

    “嗯。不过法国人现在的态度这么恶劣。他们倒是不怕尼奇翻脸啊。”约亨用手指敲打着桌面有些嘲弄的说到,其实这其中的原因约亨也明白,俄国人需要钱,打仗需要钱,发展需要钱,只要法国人还是俄国的大金主。法国就还真不怕俄国人翻脸。

    “如果俄国人不是眼下这番光景的话,我想法国人也不会做的如此露骨。”提尔皮茨接口到:“海战输了不说。陆战在有数量和装备优势的情况下也打成这个样子,也难怪法国人不再看好他们。”

    虽然是海军将领。提尔皮茨并不懂陆战,但是好歹双方的装备情况提尔皮茨还是看的明白的。

    俄国陆军在装备上可比日本人强的多,而在机枪装备数量上更是远超历史同期水平。

    历史上俄国陆军日俄战争爆发前在远东总共只有75挺马克沁机枪,其中旅顺要塞63挺,符拉迪沃斯托克12挺,这些机枪全都隶属东西伯利亚旅。并且在战争初期机枪的数量一直难以增加,战争进行到1904年底,远东机枪总数也没超过100挺,而现在,俄国人的情况则远远好于历史同期水平。

    约亨当然不会授意hk低价销售机枪给俄国人,因此在1901年俄国政府希望可以本土化生产马克沁机枪,hk依然毫不客气的提出了俄国在接下来10年内每生产一挺马克沁机枪就必须支付1600马克,约合80英镑的专利费。

    而作为交易内容,hk将会向俄国传授所有马克沁机枪的技术和工艺,并且作为增值服务,德国方面关于马克沁机枪的任何技术改进也会及时通知俄国人。

    不过总想着能占便宜的俄国人在谈判中硬要将专利费砍掉大半,因此谈判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1903年俄国图拉厂厂长库恩将军向炮兵总局报告,称工厂准备进行马克沁机枪的生产,希望申请经费用于改造生产设备,并且为了熟悉生产流程,他希望派遣技术部主任特列奇雅科夫大尉和高级技师帕斯图霍夫前往德国参观学习。

    虽然两人的到来得到了hk公司的热烈欢迎,hk方面带两人进入生产车间参观,详细介绍了机枪生产和组装过程。但是由于双方技术转让问题还没有谈妥,俄国方面依然不能生产马克沁机枪。

    不过感谢日本人,日俄战争的爆发让俄国不得不立刻筹措军火,不仅向德国船厂订造了大量雷击舰,而机枪也是有着大量的需求缺口。因此俄国人再也不纠缠价格问题了,同意了hk此前提出的专利费。

    这样一来俄国人可以自行生产马克沁机枪,这样大大增加了俄国人的机枪装备数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