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短暂荣耀的亚洲第一海军-《帝国海权》


    第(2/3)页

    “的确如此,不知殿下此问是有什么问题吗?”邓世昌奇道。

    “哦,邓将军或许不知,我是基尔海军学院的毕业生。而且贵国的5艘巡洋舰的设计和我都或多或少有些关系。因此对于贵国海军的巡洋舰使用方式有一点看法。也许有些失礼,不过还是不吐不快啊,请邓将军见谅。”

    “不敢,请殿下明言,在下洗耳恭听。”邓世昌立刻施礼道。

    “济远的设计可以说我是全程参与的,而致远的原型我国海军艾琳级的设计我也曾经提过意见。都是按照当时英国海军的标准尽可能提升航速以达到当时的先进水平。因此济远号17节,而致远和经远两级都是17.5节,绝对是现在巡洋舰中的顶尖航速。把她们困在航速较慢的主力舰身边有些过于浪费他们的航速优势了,而且速度优势可以带来位置优势,而且有航速优势,选择交战或者撤出的时机都更有主动权。与贵国的定镇二舰不同,贵国的巡洋舰都是侧向迎敌时能发挥最大的火力,因此留在主力舰身边也同样不能发挥全部火力。而且军舰都是造价昂贵周期长久的技术装备,因此击伤不如击沉,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如果能让高航速的舰艇编成一队,然后围攻数量更少的低速舰艇,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才能更好的发挥巡洋舰的优势。这是一点浅见,邓将军见笑了。”

    其实前面约亨说的都是废话,到了甲午时期航速优势根本不在北洋水师这边,后半段才是重点,如果巡洋舰能够脱离主力编队,然后和坪井航三的第一游击队死磕,集中火力干掉一两艘船,那么就算战败,情况也好得多,而因为北洋水师旗舰被击伤后,指挥陷入混乱,各舰各自为战,在难以形成合力的北洋水师舰队面前,日舰往往伤而不沉,最终在整体战绩上赢得了胜利。而之所以和邓世昌说,是因为和琅威理说那个英国佬绝对不会鸟自己的,而邓世昌作为未来北洋水师巡洋舰指挥官中资格最老的一位,就算因为级别不够无法影响北洋水师的决策,那么战时在旗舰失去指挥能力后,叫上其他巡洋舰一起作战可能性还是蛮高的。

    “殿下所言甚是,在下受教,只不过在下位卑职小,此等军机大事恐怕……”邓世昌为难道。

    “无妨,我也只是随便说说,邓将军不必为难。”约亨打个哈哈,然后说:“邓将军回国后,替我向林将军问候一声,在此谢过。”

    “殿下多礼了,在下一定将话带到,林大人一定会十分高兴。”

    又客套了一番,两人告别。

    下午1点,舰队起锚,下午2点,港内的德国舰队鸣响礼炮,4艘巡洋舰和3艘鱼雷艇以纵队队形驶离斯德丁,踏上回国的航程。

    经李鸿章及当时第四任驻德公使洪钧的安排,中国使馆官员余思诒(注2)随舰队一起回国,负责航行沿途的照料等事,以示慎重。这位江苏武进籍的官员,在这次漫漫五万里长途中记录下了宝贵的日记,保留了当时舰队生活的实况记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