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选调-《静州往事》


    第(2/3)页

    黄永贵道:“高中教材学过肉良者鄙。你不要神化省委那些人,他们同样是吃五谷生百病的俗人,不同之处在于屁股所坐的位置。如果换位思考,他们有亲朋好友。行点方便完全能理解。你见识过社会黑暗面,应该能够正确认识这次事件,不要受点挫折就心灰意冷,毕竟还可以选择省委组织部选调,这也是不错的一条路。”

    “现在还有其他选择机会吗?”

    “按照往年规律,政府机关主要集中在前一段时间,到了七月以后主要是国有企业过来选人,你愿意到大型国企还是走选调的道路?”

    前一段时间,王桥恰好向往届师兄打听过省委组织部选调生的情况。

    按照山南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规则。选调生必然要到乡镇,分到乡镇以后的发展情况就看运气。各个地区对选调生使用情况千差万别,有的地区将选调生的工作关系放在市级机关。再到乡镇工作,干满一到两年后直接调回关系所在地的市级机关。有的地区将选调生的工作关系完全放到乡镇,放到乡镇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在乡镇挂职,甚至直接出任乡镇副职,另一种无职无位。全靠从乡镇一步一步往上打拼。

    “红星厂在旧乡,我太熟悉乡镇现状。实在不想再回去。回到乡镇让我产生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感觉。如果当地不重视选调生,其实就和普通大学生一样,得从头做起,这与到省委办公厅工作有着巨大差距,而且通过自身努力都无法弥补。”王桥在黄永贵面前没有避讳,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黄永贵知道王桥所言是实,只能空洞地劝道:“能进入省委办公厅固然是最佳选择,退而求其次,成为选调生与省委组织部挂上号也是不错的结果。选调生是戴了帽子下去的,在基层工作是镀金,迟早要回机关。”

    王桥苦笑道:“前一阶段的面试我没有参加,现在没有退路了,十有*要走选调这条路。”

    山南大学在省委办公厅选拔中全军皆墨的消息传出,当事人自然愤愤不平,但是多数毕业生第一反应是幸灾乐祸。秦真高听闻此信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家里人,然后到学校小餐厅里买了一瓶酒,炒了肉菜,独自庆祝。

    他的去向已定,是静州市政府办公室。静州市政府办和省委办公厅比起来肯定大大不如,但是比起选调生下派到乡镇的处境就有优有劣了。喝着小酒,哼着小曲,在大学里被王桥压制得死死的秦真高终于有了翻身农奴做主人的快乐。

    姐姐王晓得知侯卫东意外失去进入省委办公厅的机会,开车来到山大外面的土菜馆,准备安慰弟弟,顺便出主意。

    此时王桥克服了初听到此消息的负面情绪,恢复一贯的冷静态度,道:“你不用安慰我,这点挫折还承受得起。关键是下一步如何走,是到企业还是走选调这条路?”

    王晓站在窗边下意识地用手拍打着木质窗框,道:“进大企业工作,发展前景好,收入更高一些。选调生要分到基层,但是在省里挂了号,各级都重视,与普通大学生还是不一样。两条路各有利弊,关键是你如何选择。”

    王桥反问道:“如果让姐选择,你怎么选?”

    王晓道:“如果让我选择,我肯定到大企业去工作,发展经济是国家主流,我要留在主战场。而且国企高层与官场没有隔阂,大公司老总到地方任职的情况很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