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五章 立威,造势-《乱清》


    第(3/3)页

    当然,政变是不可能的,除非有人脑子真的烧坏了。

    有能力发动政变的,只有恭王一人。先不说恭王还有没有勇气再做这种事情,也不说文祥、曹毓瑛这班“恭系”大将,还愿不愿意跟着他铤而走险,单在技术上,政变就没有可行性:慈禧和关卓凡在一起,“同道堂”的印章,慈禧当然是随身带着的,诏书上若没有慈禧的“同道堂”,只有慈安的“御赏”,就是伪诏,就没有合法性。

    就是说,想师祺祥故智的人,拿不到“大义名分”。

    至于实力对比,就更不用说了。恭王不直接掌握军队,帝国最强大的军队,牢牢掌握在关卓凡手里。而且,北京城下,有一支吴建瀛部虎视眈眈;天津距北京,急行军的话,亦不过两三日的行程。

    政变不可能,但对头以为可以“趁虚而入”,搞点什么别的古怪出来,还是有可能的。

    果不其然。

    关卓凡严阵以待,迄今为止,惇王方面,已一一成擒。

    打倒惇王,意义并不在于“搬开改革路上的绊脚石”。政治上,惇王的分量并不重,他的政治立场虽然偏保守,可别说在政坛上了,即便在旗人和宗室内部,也谈不上是“保守势力的总代表”。

    惇王的价值,在于他的身份:先帝的亲兄弟,皇帝的亲叔叔,国家亲王,宗室爵位之最尊者。

    政治讲究立威,讲究造势,打倒惇王这种身份的人,就是最好的立威,最好的造势:今后,还有想站出来叫板的,一定要先自个儿掂量一下——我比惇王如何?

    立马就得泄气了吧。

    至于恭王,关卓凡相信,经此一役,奕?会就此提前进入他的“后期模式”——寄情山水、谨言慎行、与人无争、与世无争。

    这位洋务运动的首倡者、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发轫者,很可能就此退出历史的中心舞台了。

    *(未完待续)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