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于公于私,大有好处-《乱清》


    第(2/3)页

    “恩封”两个襁褓之中的婴儿,有恩有义,有理有情,有度有节。慈禧的手腕也相当之漂亮。

    在政治上,御姐是愈来愈成熟了呀。

    不过,太熟了就不是很好了。

    还好,御姐还没熟到那个程度。

    一系列的“加恩”、“温谕”,尽心竭力,唯恐不周,隐隐约约透出这么层意思:之前,两人因吕氏生出了嫌隙;现在,御姐正着急弥补这道裂缝。

    犹如男女交往,吵了嘴,赌气“冷战”,首先沉不住气的那一方,似乎总要吃点小亏。

    呃,不是“犹如”,关贝勒和圣母皇太后,确实也算“男女交往”。

    至于“请太后阅兵”,并非因为封了这个、封了那个,就“报之以琼瑶”。这件事,关卓凡在去日本之前,就开始筹划了。

    请太后走这一趟,于公于私,都是大有好处的。

    关卓凡要利用“太后阅兵”,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最高统治者不能再玩什么“垂拱而治”了,即便是君主制国家,皇帝和国王也必须走出深宫,直接面对国民和世界。中国的皇帝和贵族集团、文官集团,玩了几千年的“中枢—地方”分治模式必须彻底打破。不然,中国就不算真正的中央集权国家,工业化就不可能在中华大地获得真正的成功。

    这个改变,包括思想观念、行为模式、政治制度——都要改,都要变。这一切,自“太后阅兵”始。

    走出深宫,直接接触工业化的成果和象征——一支基本近代化了的军队和全世界最先进、最庞大的铁甲舰,慈禧的眼界会大大扩展,观念会朝着关卓凡希望的方向改变、靠拢,在接下来的改革和建设中,会给予他更多、更坚定的支持。

    副作用当然也是有的,还会很明显:御姐本来就聪明,眼界愈宽,见识愈广,就愈不易影响和控制。

    食得咸鱼抵得渴,关卓凡愿意接受这个挑战。再说,他也准备了针对这个问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