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3章 另谋出路-《寒门望族》
第(2/3)页
“自家人还讲什么束脩?”
沈侃从窗户往里面看去,说话的正是大姐沈沛文,见她又说道:“不瞒姑姑们,因娘亲和四婶诸事缠身,正巧我与二妹终日无所事事,心里很过不去,本就打算今年教妹妹们读书。”
原来如此,沈侃还以为她不想嫁人了呢,立志自谋出路,给人教书为生。
女人教女人,这在沈家乃是传统,在古代社会也不鲜见。有趣的则是在以男人为尊的时代,女人教书也得必须规从儒门规矩。
送儿女拜师必须得给束脩,也就是学费,这是很重要的礼仪,也是教师赖以为生的收入来源,因此学生的家中即使再穷也得想办法送些东西。
而女人大多心细,处事敏感,即使再亲近的关系,也不愿平白受人恩惠。
沈侃就听她们争来争去,几位陌生的‘姑姑’死活也要凑些学费出来,最后大太太周氏拍板定夺:“好了好了,不用你们操心了。我虽然穷,这点钱还是出得起的,何况沛文沛薇要钱做什么?一日两餐并书本纸墨等供给,都在公账里开销便是了。其实她们姐妹也教不了多久,眼瞅着也将出阁了。”
几位姑姑连声道谢,然后话题一转,说到了嫁人上头,沈侃不想再听了,扭头就要走。
这时候因害羞而逃出来的沈沛文发现了他,说道:“别走,正要找你呢。”
沈侃装模作样的深施一礼,笑道:“见过先生。”
“休要作怪。”沈沛文走到近前,关切的道:“听说你在帮顾老爷设计园子?”
“是啊。”沈侃点头。
沈沛文说道:“那你没留意风水么?贸贸然的,就不怕将来人家出了祸事,怪罪在你头上?”
“风水……?”沈侃惊讶起来,意识到自己疏忽了。
风水之学在他看来当然属于封建迷信,可是中国古代的风水择吉术确实是一种文明遗产,深奥难懂,在古代不讲究堪舆之说怎么能行?
沈沛文见他一脸迷茫,摇头说道:“就知道你不懂这个,就拿迁都来说,许多大家不断提出批评,连太祖皇帝都敢议论,何况是你呢?”
沈侃赶紧说道:“请姐姐指教。”
这时沈沛薇说道:“这个我知道,他们说金陵的山形而不聚,江水流去而不留,秦淮河又是西注,与风水上的‘砂关锁’不相应,是以根本不宜做帝王之都。也有人虽不同意,也不得不承认,金陵城的风水是以逆水而结的气力,城池布局也稍嫌单薄,的确不如北平城的雄壮和厚大。”
“是嘛?”沈侃越发不懂了,他只知道金陵的紫气被截断过,所以犹如被下了诅咒,凡是定都于此的王朝几乎都是短命的。
现在才知道还有这样的说法,事实上明成祖朱棣迁都,尽管原因非常复杂,但确实也有出于风水方面的考虑,倒是时下士林的各种所谓风水上的论证和说法,说穿了无非就是为了证明朱棣迁都的正确性而已。
如果风水那么灵验,明清两代王朝也不会灭亡了。
当然古人异常重视风水,沈侃不能不慎重以对。
历史上明清朝廷都对北-京城的风水进行过刻意的保护,比如城西北是朝廷的风水之脉,所以对玉泉河的上游下令保护,禁止在西山凿石挖窑。
还有早年的开封城,据说整座城池势如卧牛,故称卧牛城。城内的周王府门前有一座兴龙桥,还有左右两条长街是龙须的说法,又有西门内大街为一山,爪儿隅头为一山,夷山为一山,在风水学上称为“三山不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