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章:如此无趣-《逍遥江山》


    第(2/3)页

    “我日,那里是我不下车啊,老子是看你没下,不好意思下车啊?“杨峥心里嘀咕。嘴上却是应了声,拉开了帘布,一低头一弯腰下了马车。

    柔和的阳光登时变得有些刺眼,杨峥微微眯着双眼让双眼适应了一会儿才缓缓睁开,首先映入眼前的竟是一座座的房舍,那些房舍被高高的城墙围起来,显得有些压抑。

    那小厮看了一眼前方,对着杨峥道:“杨大人请随我来!“

    杨峥点了点头,跟着小厮穿过那一片片的房舍,杨峥心头好奇,忍不住扭头看了一眼,里面竟有不少人,你来我往,各自交头接耳,似乎在讨论什么,好不热闹。

    那小厮看了他一眼,目光落在那些房舍的里面,面露鄙视之色,不阴不阳的道:“这些文人终日无所事事,只知道争权夺利,真不知太子为何如此看重这些文人?“这发话从一个太监口里说出来,若是放在朱元璋的年代,这个小太监议论朝政,最终的下场不是被人活活打死,就是被赶出了皇宫,但朱元璋定下的规矩,经过永乐一朝早已变了不少,尤其是一些太监做出了比寻常人都瞩目的功勋,比如朱棣身旁的大太监王狗儿,在”靖难之役”中表现得非常勇猛,率军与南兵对冲,其立下的赫赫战功丝毫不输给一些武将,到后来李兴使暹罗(今泰国),郑和下西洋,侯显使西域,王安等督军营,马靖巡视甘肃,这些大名鼎鼎的太监足以让这些只知道争权夺利的文人汗颜,往日一直被文人看不起,压制的太监慢慢的也觉得这些饱读圣人之言的书生,并没什么了不起的,他们能做到的,他们做太监的也一样能做到,他们做不到的,太监还是能做到,到了永乐十八年,朱棣增设东厂,委任宦官主持,专门侦察刺探臣子民众情形,更是让太监信心大涨,越发不将文人放在眼里。

    杨峥没想到这样的一个小太监竟敢如此鄙视文人,不由得怔了怔,想要说什么,却不知该如何开口,只好摇头苦笑了声。

    那小太监毫无顾忌的骂了几声,带着杨峥绕过那些房舍,随后穿廊过厅,也不知穿过了多少长廊,跨过了多少亭子,就在杨峥有些晕头转向的时候,前方骂骂咧咧的小太监停下了脚步,缓缓转过身来,对着他躬身行了一礼,道:“杨大人,我就送你到这儿了,前方就是御书房,你就在这里等候,待会儿有人会喊你进去的时候,你再进去?”

    杨峥看了一眼前方并不如何起眼,甚至算不上富丽堂皇的殿前,用力的点了点头,道:“有劳公公一路上照顾了!”说完,摸出了十两碎银悄无声息的递了过去。

    那小太监微微楞了一下,显然没想到走了只是引领着走了这么一段路程,竟还有打赏可拿,不免有些欢喜,有了第一次,第二次拿到手中就自然多了,迅速的塞入了袖中后,咳咳了两声提醒道:“这宫中的规矩多,有些地方是去不得,你切记莫要胡乱走动,若是走错了地方,便是陈公公也保不住你,切记!切记!“

    杨峥见他的面色凝重,知道不是开玩笑的,用力地点了点头道:“多谢公公提点,我一定谨记?“

    那小太监嗯了声,不再多言,转身便走,唯独留下杨峥站在御书房门外。

    杨峥本还指望进一趟皇宫,能看些奇珍异草,最不济也能看些宫娥,最好是像前世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一样,人人挺着一个大馒头旁若无人的走动,谁知刚入皇宫便让他不得乱走,若说这些倒也罢了,毕竟这皇宫里除了太子外,还住着不少妃嫔,胡乱走动的确不符合规矩,可这里好歹也是御书房,大明太子的御书房,竟出奇的没看到一个宫娥,就是侍卫,都没有看到一个,让他大感失望,早知这御书房是如此无趣之地,还不如陪着大小姐吟吟诗,作作对来得痛快,正暗自嘀咕诽谤之际,忽听得前方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他习武后,耳力极好,只是稍微凝听了一下,便听出那脚步声来自御书房,心道:“总算见到了活人了,不知是个太监,还是个宫娥呢?”

    那脚步声来得倒也快,就在猜测是太监还是宫娥之际,只听得一个尖锐的嗓音道:“这位可是杨大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