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章:王振的觉悟-《逍遥江山》


    第(2/3)页

    杨荣点了点头道:“哟,这不是王振么,怎么又来送奏折啊?”

    王振一脸紧张的模样,道:“回禀杨大人,咱家奉陛下的旨意,将这三本奏折送给杨大人?”

    杨荣走出来接过了奏折,看了一眼王振,对这个态度极为恭敬的太监极为满意,点了点头道:“麻烦王公公了,天冷,王公公进来坐会儿吧?“

    王振脸上的神色越发恭敬了起来,对着屋内的四人重重的行了一礼,道:“谢大人体恤,咱家是内侍,不敢进这文渊阁!”

    这一下便是杨溥也点了点头,一个新来的太监能有这种觉悟,倒也难得。

    杨荣见杨溥都点头,心头大为高兴,看王振还弓着身子站在门外,忙道:“王公公,进来吧,本官有一件要事让你去做?”

    王振看了一眼杨溥,犹豫着不动,刚才四人的话儿他可没少听在耳朵里,知道这个杨溥不欢喜自己,心中虽恨,却也无可奈何,谁让人家是太常卿,还是阁臣呢?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这不知一级啊?不得不陪着小心。

    “进去吧?“杨溥心里虽有不满,那是对王振此人的秉性不看重,一个人忍受不了考科举,却能忍受“宫刑”此人若非大奸大恶之人,便是大大的忠诚,但杨溥从王振身上看不到半分的忠诚痕迹,是以对他极为不满。

    但此时众人都答应了,而且细细思索一番后,他觉得用一个太监去了南京,的确省去了许多的麻烦,目的也容易达到,因此在此时看到王振,并没有多大的反感。

    “只要你老实本分,本官不会为难与你,你进去吧?“见王振战战兢兢,杨溥冷声喝道。

    王振躬身应了声,压制着内心的惊动,提起了右脚,缓慢而有力的走了进去。

    “这就文渊阁,今日我王振也有进来的一天?“王振压着心头的激动,心里暗暗想道。

    文渊阁之名始于朱元璋,朱元璋始创宫殿于南京,即于奉天门之东建文渊阁,尽贮古今载籍”。此即文渊阁建阁之始。明成祖迁都北京,仿南京已有规制营建北京宫殿,北京宫中的文渊阁随之建成。最初的作用并不是用作内阁大臣办公的地方,而是在于藏书、编书,成于永乐年间的《永乐大典》,这本汇集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典籍,包含哲学、文学、历史、地理、宗教、医卜等各类著作的大类书,便是开馆于文渊阁,命光禄寺给朝暮膳,后来,朱棣以“初定内难,四方之事方殷”,特“命侍讲解缙、编修黄淮入直文渊阁。寻命侍读胡广,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胡俨同入直,并预机务”。时成祖“每退朝还宫,遇有几务须计议者,必亲御翰墨,书荣等姓名,识以御宝,或用御押封出,使之规画。荣等条对,用文渊阁印封入,人不得闻”。文渊阁因此而有内阁之称。可以说这座小小的阁楼,是大明除皇帝意外,最高的权力中心,平日里太监见一面都难,更别说是进去,如今自己不但看了,还进去了,让他心中如何不激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