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章:各抒己见-《逍遥江山》


    第(2/3)页

    此时的内阁里,杨荣与同是阁臣的杨溥,  金幼孜  、黄淮。等内阁大臣商议朝事,四人中原以杨士奇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最大,杨荣次之,金幼孜居三,黄淮天居末尾,如今杨士奇不在,内阁政务多半以杨荣为首。

    杨荣将手中的  “批红”亮了亮,按照规定,这批红有皇帝亲自批阅,可自从前日开始,皇帝就没有上朝,这些奏折也没有及时批阅。

    朱高炽自登基后,身子虽不好,但还算勤于政事,平日里内阁送往了奏折也都能及时批阅,如今已经两日没上早朝,便是午朝也没动静,杨荣身为内阁大臣自不敢怠慢,一番询问后,原来是皇帝病倒了。

    对于皇帝的身子,杨荣极为清楚,但还是细细问了一番,原来皇帝在前两日吃了几颗药丸,晚上宠幸了两个妃子,第二天一早醒来就病了。

    得知这个结果,杨荣极为气恼,可也无可奈何,人家是皇帝,说不得还骂不得,只好以内阁的名义给皇帝去了一道奏折,让皇帝爱惜自己身子,皇帝倒也有了回复。

    可第二日得知的消息是皇帝的病情加重,这让他有一股不祥之感,隐隐约约觉得有大事要发生,明知道那个结果早晚回来,心里还存一点侥幸,直到今日一早,张皇后派人找到他,皇帝的病情没有丝毫好起来的迹象,让他早些准备迎太子返回北京。

    此时的杨荣就是找三人来商议此事,按照杨荣的意见,迎太子会北京是大事情,得尽快进行,最好是自己亲自去南京迎接。

    对此杨溥却有不同的意见,皇帝有意图迁都南京的举动,此事举国上下人人皆知,如今皇帝尚在,贸然迎会太子,难免引起江南百姓的惊慌,不同意太早迎会太子?“

    金幼孜则认为皇帝病情严重,早些迎会太子有利于朝廷稳定,一旦皇帝身子有变,也好随之做准备故而同意杨荣早去南京迎会太子的意见!“

    四人一时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杨荣不得不说出了钦天监的批语。

    杨溥等人听过了钦天监的批语,联想道皇帝如今的身子,不禁也担心了起来,如今汉王朱高熙虎视眈眈,身旁还有一个赵王朱高燧,这两个可都不是好惹的主,稍有不慎,酿成兵败也是不可能,四人一番商议后,杨溥等人也同意了杨荣早些迎回太子的决定。

    但三人坚决不同意由杨荣亲自去南京迎接,一来杨荣是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并食三禄,位高权重,身份太过特殊,一旦离开京城,容易引起汉王,赵王的警觉,反而对朝廷局势不利。

    二来,杨士奇不在京城,三杨当中,唯独杨荣以武略见重,一旦朝廷局势发生动荡也好从容安排,所以三人并不同意他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