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三章-《末世之雍正帝妃传》


    第(2/3)页

    康熙扫了一圈底下的儿子,他轻轻叹了口气:“你们如此乱来,就不怕激怒朕,让那女人罪加一等么?”

    胤禛慌了,他跪着上前道:“皇阿玛!这不关茱莉亚的事!皇阿玛责罚儿臣即可,什么罪,儿臣都认!”

    八阿哥此刻,也跪着向前两步道:“皇阿玛,四哥一时情急,打了儿臣一拳,儿臣不怪他。皇阿玛请不要迁怒于茱莉亚!”

    九阿哥和十阿哥也都赶紧道:“皇阿玛,此事都是儿臣几个的错!请皇阿玛责罚!”

    几个阿哥一叠声的为茱莉亚求情,唯有十四阿哥,在一旁跪着,气得眼圈发红,他看着那几个哥哥,又怒又想不通,一脸的恨铁不成钢。

    太子在一旁,悠悠道:“弟弟们不懂事,皇阿玛别气坏了身子。那女人大概是有什么妖孽附体,儿臣将她送去刑部,好好拷问一番就是了。”

    他这话还没说完,只感觉几道目光同时像箭一样射向自己!太子心里一翻滚,再看跪着的那几个弟弟,一个个那表情,仿佛是要把自己“食其肉寝其皮”!

    太子吓得不由打了个寒战!

    闹了这半日,康熙也乏了,他疲惫地摆摆手:“够了,你们这群孽子,真是要把朕给气死!”

    等康熙走了,八阿哥才低声道:“四哥,她没事,只罚了三个月的月钱。”

    胤禛站起身来,冷冷看了他一眼,这才一声不响离开。

    八阿哥从宫里出来,长随们见他脸上都是血,吓得也不敢问,只给他擦了擦,八阿哥挥了挥手,让他们别管,自己弯腰钻进轿子里。

    他歪在轿子里面,怔怔望着轿顶的花纹,心里难过得无法抵挡。

    八阿哥眼前,再度浮现出小丑布偶,被火焰给吞噬的样子……

    他歪过头。把脸贴在布帘上,只觉眼眶酸热,几乎要流下泪来!

    心爱之物被生生毁掉,而他,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什么都做不了。

    他就只这点儿要求,都实现不了……

    八阿哥不由伸出手去,握住飘拂不定的窗帘,他握得那么紧,好像要将那一点布生生撕碎下来。

    康熙回到养心殿。他洗了把脸。换了衣裳,又端过李德全新沏的一碗茶,喝了一口,这才哑声道:“要是天天这么闹一遭。朕得折寿了。”

    李德全在一旁。听见他这话。唬了一跳!

    “万岁在说什么呢!”他赶紧劝道,“万岁且放宽心,八阿哥他们得了教训。往后再不敢如此胡闹了。”

    康熙看着他,冷冷一笑:“你以为他们真的再不敢了么?”

    “……”

    康熙疲惫地揉揉眉心,轻声道:“一群逆子!正事都不放在心上,成日家勾心斗角,你争我夺!今日这事皆因老八而起!还有韦氏那女人,也是个爱生是非的!那玩意儿到底是什么不得了的东西?要是个绣春囊也罢了,偏偏那么丑,那么古怪……她手里做的东西,个个匪夷所思!做的猫也不像猫,熊也不像熊,做个小丫头,裙子短得露屁股,做个娃娃没有鼻子没有嘴,就俩大眼眶子,丑也丑死了!瞧见就叫人做噩梦!”

    李德全吓了一跳:“真的?皇上您瞧见了?”

    康熙没好气道:“当然是真的!那娃娃还有个名字呢,叫什么蜘蛛侠……听听!蜘蛛就是蜘蛛,除了在房梁上结网,蜘蛛还能干什么?龙啊虎啊成了精,变个侠客那也罢了,哪有蜘蛛成精变侠客的?蜘蛛精不是吃唐僧肉的么?老八怎么会喜欢妖精喜欢成那样?还天天拿在手上看!三四十岁的人了,咄咄怪事!”

    李德全默默想了片刻,才道:“说起来,韦氏这女人,确实有些古怪。”

    他这么一说,康熙立时抬起头来:“哦?怎么说?”

    李德全努力思索了片刻,才道:“万岁爷,奴才也不知该怎么说。按理说,这女人不坏,心地看来挺好的,就是有时候说的话做的事,让人全然摸不着头脑……”

    “是什么事呢?”

    “前段时间,奴才路过她住那屋子,听她唱歌呢,唱那歌,奴才从来没听见过。调子倒是挺好听,却全不知唱的是什么意思。她平日里跟着阿榴她们学绣花,不绣牡丹芍药,尽绣些奴才没见过的东西,有次她绣了个胖滚滚的娃娃,奴才问这是什么,她说那东西叫什么维尼熊。奴才还听阿榴说,她有一次嚷嚷着要看书,说,闷死了,一本书都没有。”

    康熙一惊:“她要看书?”

    “是。”李德全说,“后来阿榴好心,给她在阿哥的书房那儿,捡了本破破烂烂的《千字文》,结果她翻了两页,说,没意思,她不喜欢看这种书,她要看说故事的书,问有没有西游和水浒。”

    康熙诧异道:“这么说,她是能读书的?!如果能通读西游水浒,那就算相当不错了!她不是说认识的字不多么?”

    李德全想了想:“这个奴才就不得而知了。”

    康熙心里起了疑惑,他开始怀疑,茱莉亚说自己认不得几个字,其实是在骗他。

    结果,这么翻来覆去想了两三天,康熙就决定试一试茱莉亚。于是那天,他将茱莉亚叫进书房,说,想看看她念书的程度究竟如何。

    茱莉亚心想,自己念书的程度当然是很不错的,复习俩月,总分就比国家线高四十分,怎么说也算是个念书的材料——只可惜这话没法和康熙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