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杉山元的目的-《抗日之铁血兵王》


    第(2/3)页

    ……

    散会后,所有的与会军官都陆陆续续地退了出去,诺大个会议室里面只剩下杉山元大将一个人了,看着墙上那幅刺眼的中国地图,杉山元大将心里是五味杂陈。

    在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之初,日本国内主要决策者们认为只需“对华一击”。就可以迫使中国屈服。而时任陆相的他更是在日本天皇询问战争所需时间时大言不惭地说出了“一二个月足够了”的狂妄之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想的,在他看来中国不过是一只没了牙齿的老虎,已经不具备和大日本帝国一争高下的能力了。

    但在令彬山元大将没有想到的是,一向软弱可欺的支那政府这次竟然会不惜一切代价同帝国死磕,淞沪会战的时候迫使帝国三次增兵,首次为一场局部战斗调遣了三十多万部队,这在日本历史上并不是没有。但是是相当的罕见的。

    虽然他们打赢了那场战斗,占领了那座令全世界馋涎欲滴的城市。不久后他们也如愿以偿的占领了中国的首都南京。然而中国人的反抗意志并没有如同他们想象的那样崩溃,反而是在支那政府以及各地方军阀政党的率领下英勇抗击,从上海到南京、从济南到台儿庄、从忻口到太原,支那军队寸土必争。

    这也许也出乎支那的领袖蒋的意料吧,也难怪他能够写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豪迈诗句。

    经过将近两年的时间。正面战场的支那军队既未被消灭,支那政府也未屈服,依然坚持抗战。而敌后战场上的敌人则愈战愈强,建立了大批抗日根据地,夺回了大片的占领区。尤其是土八路的那个悍将马铮。这个以前名不见经传的支那军官就像是横空出世一般,不但战略眼光独到,而且战术水平也极为高超。

    从开战至今先后有多名帝国高级军官折损在他手里,就连在皇军大名鼎鼎的连沼潘中将也玉碎在他的手里,尸体还成了人家的战利品,要不是帝国大本营在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之后,恐怕直到现在莲沼潘阁下的遗体还会被当做展览品在支那第二战区巡展呢。

    更为可怕的是,这才多长时间,皇军辛辛苦苦打下来的蒙疆地区就几乎全部沦入马铮的手里。现在该部羽翼已经丰满,直接威胁到了帝国在支那北方的统治。

    支那国内的反抗此起彼伏,国外的局势也对日本很不利。现在帝国国内最担心的就是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列强会支援中国,幸好帝国的外务省还算是用心,在他们的努力下,在此期间美英基本上没有援助支那。而且为了将帝国的战车推上红色的苏联,美英竭力推行“绥靖政策”,甚至继续向帝国出售帝国最为缺乏的战略物资。

    但是就算是如此,贫穷落后的支那还是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抵挡住了帝国的进攻,迫使帝国在短期内征服支那、变中国为其“南进”或“北进”基地的战略计划彻底流产。更为可怕的是,帝国现在已经陷于“中国泥潭”而无法自拔,国民经济更是开始出现严重下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