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侍奉张家五十载,全忠义在此时-《大明末年》


    第(2/3)页

    “哦?不知熊制台有何要务?”

    张廷拱一瞧,心中莫名一突,莫非自己投效李璟的事,这么快就走漏消息了?

    但也不敢怠慢,直接取了书信,又将人先行打发下去,然后才一观书信,就这么一瞧,顿时给吓懵了,

    “尚宰兄,兄为巡抚,吾为总督,皆朝廷治下同僚也……”

    “兄十年寒窗苦读诗文,深受圣人所言,报效君恩,往昔金榜题名之时,吾皇君恩甚隆,朝廷未有半分对兄不妥之处,今日……”

    “李璟者,乱臣贼子也,霍乱朝纲,割据称王,此大逆不道之人,兄念及祖宗颜面,凡二百载侍奉大明君王也,此忠义无双,兄既然熟读诗文,通晓忠义廉耻,安能侍奉贼人……”

    “此情此理,天公地道,吾以告知于兄,望勿要自误,遗臭万年,使子孙蒙羞,生不能侍君王,匡朝纲,福泽黎民,死不能留清白在人间,然且使祖宗在九泉之下蒙羞……”

    “故此,以相邀过府一叙,以真心待兄,望速来~!”

    好一篇通情达理的劝解文章,可惜张廷拱看完之后,心里的思绪就更乱了,单凭这封书信,他就知道,熊文灿这是要和李璟摊牌了,搞不好,就要真刀明枪的上阵对抗,他想明面上侍奉朝廷,暗地里投靠李璟的想法,就此破灭。

    二选一的难题,一方面是朝廷的大义和家族的存亡,一方面是现实的压迫,朝廷的无力镇压,以至于李璟今日坐拥三十万大军,且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朝廷在山东和河南接连陷入泥潭,国力被大量的消耗,才无法对抗李璟。

    以书信中所言,所谓的河南大捷之后,哪怕腾出手来的河南豫兵,又能发挥什么作用呢?魏叔贵拉拢他时,言辞中透露出来的几分消息,已经叫他猜的滴水不漏,那就是在太原,秦军十万上下,在晋豫省界,数万精锐已经枕戈待旦,只等一声令下,便要兴师讨伐。

    这等大势,朝廷安能不知道?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仍旧要先朝李璟下手,而且北边的消息,真以为他是聋子?一点都不知道吗?那些暗地里联络的商贾,早就为他带来了些及时的消息,朝廷要借蒙古鞑子的手,来收复大同和山西,争取一举打垮李璟。

    可惜,张廷拱并不认可这个行为,那就是,他为什么能当上大同巡抚?还不是因为蒙古鞑子闹的?几年前,插汉部林丹汗肆虐大同,几乎打破了大同城,这等事,难道有人就忘记了?

    “不成,他今日摊牌,必定有所动作,联系北面和西面的动静,搞不好,今日邀我过去,就是想借我手头的巡抚标营,准备控制大同镇了!”

    张廷拱在原地来回渡步,可就是下不定决心,“怎么办?”

    直接回绝熊文灿的信使,这肯定是不行的,这样就彻底没了退路,一旦事情有变,他在中间就肯定要坐蜡,

    “但是如果此去,熊文灿借机将我控制住,又该如何呢?”

    张廷拱实在是拿不定主意了,可是门外,那信使催促的声音又到了,“请巡抚大人速速动身。”

    “你这下人,凭的多嘴多舌,还不赶紧退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