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县衙-《明末之成王败寇》


    第(2/3)页

    眼看着回复文书的日子就要到了,卢为标很是着急,他无法真正的下笔,情况是知道一些,可缺乏核心的内容,难以让回复的文书出彩,将这份文书交给师爷去回复,他有些不甘心,毕竟这是马大人亲自书写的文书,肯定是非常重要的。

    正是在如此的纠结之中,卢为标决定见一见吴氏家族举荐的这么学生,也算是完成任务。

    吴帆徽来到县衙,在县衙外面等候。

    米脂县城和大明其他很多县城一样,也有东直大街、南直大街和北直大街,只是名不副实,这些大街都不是很宽阔,大街两边也看不到像样的房屋,全城最为醒目的建筑就是县衙,其次就是贺氏家族、********、刘氏家族、吴氏家族和王氏家族本家所在地的府邸。

    县衙在东直大街,五大家族的本家也在东直大街,这里不算是县城最为繁华的地方,却是最有威严的地方,寻常的百姓一般都不会到这边来。

    南直大街是最为繁华的地方,绝大部分的酒楼和客栈,包括全县唯一的一家青楼,都在南直大街,至于说北直大街,包括城南胡同,则是老百姓居住的地方。

    县城内的人本就不是很多,不过腊月到正月,有部分的人户搬到了县城居住,他们与吴帆徽的想法差不多,米脂县遭受了严重的灾荒,继续留在村镇,家人怕是会遭受到危险。

    吴帆徽对东直大街很是熟悉,但从未到过县衙,甚至从未路过这里。

    这一次来到县衙,吴帆徽还是有些好奇的。

    穿越之前是公务员的身份,在重点钻研明朝历史的时候,吴帆徽对大明各级官府建筑也是很有兴趣的,几百年之后,基本上看不到保存完成的明朝府州县衙门,毕竟这些衙门当初都建在城市最为繁华的地带,不过现在不一样了,吴帆徽可以清楚的了解府州县衙门的建筑格局。

    明朝的县衙是与外界隔绝的,四周全部都是高墙,而且县衙的周遭没有百姓和住户,整个的县衙几乎单独占据了半条街,在米脂县这样的地方就更加的突出了。

    米脂县的县衙,监狱、仓库、县学、寅宾馆、驿站等等都在县衙里面,唯有文庙距离县衙还有几百米的距离。

    县学和驿站,和县衙不是同一个大门,县衙的大门在正南的方向,这些部门的大门则是在东面,和县衙的大门不是一个方向,这大概也是要专门体现县衙的威严。寅宾馆、仓库和监狱则是完全包含在县衙里面。

    吴帆徽来到县衙的时候,就在县衙的外面转悠了一圈,这一圈下来,耗费了他足足小半个时辰的时间,这让吴帆徽咋舌,在不大的米脂县城,县衙占据的地方如此之大,可见大明官府在地方上的权威是不一般的。

    东面的县学和驿站,从外面看很是朴素,普普通通的大门,牌匾悬挂在大门的上方,若是不走近还不一定能够看的很清楚,所不同的是,驿站的大门已经紧紧的关闭,大门外边也看不见有人守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