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训练方案-《汉末战骑狂潮》
第(2/3)页
正因为这种战争方式,对人的体力有着绝对的要求。所以,在这个时代,对于士兵的训练,体能是放在第一位的!
王老虎等人对新兵的体能训练,可以用残酷来形容。若不是因为草场里粮食供应充足,新兵训练营还有能量丰富的红玉鸟蛋供给,李铮相信,不超过十天时间,一定会有人吐血,甚至被训练致死!
这也难怪,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能称之为精锐的,战斗力会那样的强!往往有几千破几万的壮举!
这都是平时严酷训练的成果。
但正因为训练的残酷,对饮食和装备的要求太高,投入太大,所以精锐兵种十分的稀少也有情有可原了。
排在次位的,却是兵器使用方法的训练。
王老虎等人训练新兵,因以长枪为主,所以只训练了两个动作,一个是刺,就是中平枪。当胸一枪,无人能挡的中平枪。
另一个就是格挡,这一招更要精妙、更难练一些——运用长枪的弹性,格开可能受到的攻击。用王老虎的话来讲,这是源自于刀盾兵的战斗技巧。用在这里,其实也是为草场以后可能产生的刀盾兵种做铺垫。
往往有人会盲目的认为,后世的一些招式拿到这时代就很精妙,但其实,老祖宗早就将其运用的纯熟无比了。武艺的诞生,起初源自于生存,与大自然的战斗。到后来,真正运用武艺的地方,就是战场!
经历过无数次的战争,难道还总结不出精妙的杀人、御敌招式?!
排在第三位的,是战阵!
战阵这个东西,李铮完全是摸不着头脑的。但看王老虎等人的训练,李铮只明白了一点,那就是战争的灵活性。
只要熟稔战阵,在战场中,在军官的指挥下,士兵们可以按照号令,灵活的改变阵势,攻守之间随意的转换。
这就十分的高深了,当然对于士兵而言,要求也十分的高。
若是一营兵马中,有那么几个人战阵习练的不够熟练,在转换的过程中,出了差错,那么就有可能导致极为惨重的后果!
所以说,战阵虽然精妙,但门槛也高。
在这三个方面,说实话,李铮完全没有任何理由指手画脚。
在他看来,这三个方面的训练方法,汉军已经完全成熟并达到了巅峰。也难怪大汉朝有强汉之称,这不就是一个证明?!
真正能让李铮做点改进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纪律。
王老虎等人的训练过程中,似乎对于军纪的要求并不高。这一点李铮完全是不赞同的。
令行禁止,是军队战斗力最基础的保证。胜而不骄,败而不溃,需要的就是令行禁止。
通过观察王老虎等人的训练方式,结合自己的一些见解,与王老虎等三人探讨之后,李铮基本上已经胸有成竹,拿出正式训练方案,就在旦夕。
“那就这么办!”李铮对王老虎道:“纪律方面一定要重视起来,与体能训练等放在同一个层次!回头我写一份方案,交给你,照办就行。”
不说什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十七律五十四斩李铮还是知道一些的。
当然,他不会生搬硬套,只会根据实际情况,挑选一些,删改一些,打一个基础。至于说不够全面,这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慢慢完善。
其实在王老虎看来,李铮强调的这些东西,完全是多此一举。战争嘛,只要能胜利,其他的都是旁枝末节。不过虽然不太理解李铮为什么会这样重视纪律,但作为家奴,作为下属,他必须无条件服从。
正说着话,张山等三人带着十三个战兵过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