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们用自己的各种方式为金古梁不平和支持。 有很多在他的wei博下面留了照片和视频之类的,例如举着“少年强则中国强“的白纸牌。或者是某个学校挂着的红条幅上写着”美哉我少年国,与天不老!壮哉我国少年,与国无疆“的字词,还有的老师把学生朗诵这首散文的视频发到了wei博上。 有一个高三老师说:“前几天,我把这首《少年中国说》念给我的学生们听时,他们听的热血激动,他们提议说‘老师,我们可以把这篇散文在早自习读吗?‘我说好啊。于是他们这几天早自习都在读这首散文。他们说读了浑身都有劲,也给紧张的高考备考多了几分气势。我觉得一篇《少年中国说》能做到如此。能给年轻人注入积极向上的思想,能让学生们主动接受,就非常了不得了。为金古梁点赞,你是许多学生的老师,当称得上’先生’二字。先生之才,足以傲世!” 于是后来金古梁的wei博里出现了一个帖子——“少年先生。少年中国!” 很快,这个帖子被众多粉丝顶了起来,很多人在这个帖子里,或严肃,或认真。或玩笑地称金古梁为“老师”或“先生”。 “金老师,我是吴江市实验高中三班的孙佳怡,我永远支持你!” “金老师,我们快要参加高考了,每次学习很累的时候,一读您的《少年中国说》,我就感觉浑身血液沸腾,很喜欢其中的那句‘故今日之责任,全在我少年‘,你是我的文学偶像,也是人生老师!“ “先生一词,金古梁先生当得起,我是一位老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很喜欢《少年中国说》里面对国家少年群体的呐喊,是一种很独特,容易让学生接受的”劝学“方式,,,,,,” 你们许多学生和老师都成了金古梁的粉丝,用自己简单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视频,一张照片,传递着《少年中国说》在学生这个庞大的少年群体间所带来的正能量。 看着许许多多学生和年轻人的支持声,金古梁心里有一种很奇怪的感动,那滋味也是跟以往不同的,这是他以前从来没感受过的一种认同感和成就感。 以前,他写出的书和其他作品,受到了欢迎和读者的追捧,那是人家喜欢看,喜欢里面的故事或者感情,若是你的作品不行了,读者就会质疑,骂你,从他的《书剑恩仇录》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种双方面的需求合作,我喜欢你的作品我就支持,不喜欢就质疑,这关系很容易断,没有牢固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