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零章 最后一题——千古绝对-《文坛崛起》


    第(2/3)页

    “最后一道题,当然是最难的。屏幕上是三道千古绝对,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虽有很多历史名家对出下联,却不算完美,所以被称为千古绝对。那接下来,只要两方嘉宾在五分钟内,能选择其中三道千古绝对中的任意一道,给出相对其他嘉宾更好的下联,就算哪方赢下这一局!“

    节目组了解最后一道题乃三道千古绝对,后世没人能对出完美的下联,所以就改变了答题方式,时限五分钟,两方只要哪方拿出的下联相对于对方更好,哪方就获胜。

    男主持人在台上激情洋溢地解释了最后一道题的规则,台上的嘉宾都认真地看着屏幕上的三道千古绝对,气氛变得有些紧张起来。

    “烟锁池塘柳”

    “一盏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分外明”

    “五分钟倒计时开始!”

    主持人宣布开始,台上的嘉宾开始脑子飞转起来,特别是文学界的那些大家,显得非常专注。

    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也被这最后一题掉吊起了胃口。

    “吱!“时间还没过一分钟,令所有人意外的是,红方那边很快有人抢答了。

    众多嘉宾纷纷侧目,一瞧,是国内以爱情诗歌成名的诗人慕容川,他的作品《月曲》和《鸳鸯》在当今诗坛有一定的地位。

    连主持人都很惊讶,因为之前比较难的对联都要等上一两分钟才有人抢答,这还没等一分钟,就被慕容川抢答了。

    主持人好奇地发问,并问对方是要对哪副下联。

    嘉宾席上的慕容川,是一个三十几岁的男子,正值风华正茂,虽然相貌普通,却颇有诗人气质。

    “我要对的上联是”烟锁池塘柳。”慕容川感受到众人的关注,心里微微有些得意,似乎胸有成竹地笑道。

    在座的文学界人士几乎都是啃了几十年书的前辈,刚才的猜字谜,对对联轮不上他插手,所以并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坐冷板凳去了。没想到,这最后一题的千古绝对“烟锁池塘柳”,让他给碰上了,因为,他前不久和几个诗坛好友‘舞文弄墨“时,正好讨论到了清朝皇帝乾隆的诗上。一个好友顺便提及到了乾隆与千古绝对”烟锁池塘柳“的一个典故。

    乾隆年间一次开科考试,两考生脱颖而出,伯仲难分。考官将试卷呈乾隆钦定。乾隆阅后说:“朕明日题一对,命二生续,对者即状元。”昱日晨,乾隆见西湖风拂垂柳,烟雾凫凫。便写出:“烟锁池塘柳”的上联。二考生举目观瞧,甲大惊失色转身而去。结果钦点甲生为状元。人不解其因,乾隆道:“联乃绝对;谁人能续?其能在瞬间断定。才华必高也!”原来上联五字,字字嵌五行为偏旁。内涵“金木水火土”五行,且意境很妙。要续此对,也需五行,这就绝非一般了。

    几人讨论了这个典故,就顺将话题转移到了“烟锁池塘柳”这个绝对的下联来。几人起一时之兴,讨论下联的对法。

    最终,讨论来讨论去,慕容川几改又改。对了“烽销塞漠榆”,得到了几人的好评。

    这也正是慕容川这么快按下抢答键的原因。

    “我的下联是——烟锁池塘柳,烽销塞漠榆。“慕容川笑容满面地给出了答案。

    此联一出,许多人眼前一亮,红方那边嘉宾叫好,此联正好对了“烟锁池塘柳”的水木水火土五形偏旁,对构精巧。

    许多嘉宾忍不住高看了慕容川一眼,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想到这么精巧的下联,不一般呐。

    听到许多文坛前辈的捧赞,慕容川心里怡然自得。这回瞎猫碰上死耗子,让他露了一个脸。

    而在这时,蓝方嘉宾席上不管是那些明星。还是文学大家们,都在冥思苦想,他们还没有对出一个上联。

    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

    而此时,坐在蓝方嘉宾席上的叶晨,口中正在呢喃着“烟锁池塘柳“这句绝对

    “好熟悉!”叶晨乍看到这个对联时,脑子里灵光一现,感觉很眼熟,他在脑子里翻了一遍,终于想到了关于乾隆皇帝这个上联的最适合的一个下联。

    这个下联是由叶晨原来所在的那个世界现代人对出来的。是某位游客在观光海城楼时所对。而这个平行世界自然是没有这个下联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