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四章 千人往,百人返-《鉴宝秘术》
第(2/3)页
“放炮很危险,”司马义说道:“营地和矿点就算距离比较远,在帐篷里的人也要戴好安全帽,说不定就会有碎石砸到头上。”
“原来矿工们就是这样在昆仑山里不停地打炮眼,放炮,寻找着和田美玉啊,我这一回算是长了见识了。”张天元看向了远处,那里就是他们这一次的目的地石河子沟。
顺着盘旋回曲的山道爬上石河子沟开采点时,张天元等人也是早已是喘气吁吁,即便有地气恢复体力,但其他几个人可受不了啊,他的地气也得省着用,不能一下子全用在恢复体力上面了。
高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与被采玉工开凿的巨大的洁白的山体剖面在强烈的阳光下刺得张天元难睁双眼。石韫玉而山辉。传说,玉埋于石,难为人识,但那温润的玉气会在温煦的阳光下升腾在空中。眼前神奇的白色营造着一种美玉生烟、扑朔迷离的错觉,令人的恍惚若失,仿佛自己也已化身其中。
在高达百米的工作面上那些采玉工人与自己挖开的山体形成了巨大的对比。从远处看,他们犹如一粒粒细小的芝麻散落在石块中间。望着那些细黑的移动着的人影。
看着这些,张天元突然觉得人类不但和大自然相比显得渺小,有时面对自己创造的浩大工程也会产生无尽的慨叹:创造变成了大自然的一部分,最终剩下的往往只有孤独、渺小与茫然。
《诗经小雅》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开采山石料在古代叫攻玉,也指开采山玉,即开采原生玉矿,但这要冒极大的风险。自古至今,有无数人为此倾家荡产,损身殒命。
“那些人都是附近村子的居民,因为贫穷,只能干这些危险的活儿,在这里,赚钱那都是用命来拼的,基本没有所谓的安全规范。就是全凭各自小心了。”独眼指着远处那些采玉人说道。
石河子沟虽然目前采玉人比较少,但并不是没有,在张天元之前,就有人在这里发现了玉矿,刚刚响起的那巨大的轰鸣声,其实就是那个玉矿发出来的。
“在炸开的石头里,这些工renmen拣出较完整的、品质较haode玉石放进袋子里。当太阳慢慢消失在群山里,矿工们便背上一天的劳动成果回到营地。等待着第二天太阳重新升起,他们的生活很苦。很单调。”独眼继续说道。
“这些人其实三月份就上山了,他们要在矿上工作六个月左右。直到大雪封山前才离开。从石河子沟将矿石运出去要过洪水关和悬崖关,其中有一处悬崖高达三十多米。矿上的所有物品都是工renmen从山下一点点背上来的,采出的玉石,也是这样一点点地背出了大山。”一旁的司马义仿佛是回忆起了自己曾经的生活,苦笑道:“我以前就是这么干的,不过现在不想那么折腾了,因为那些玉运出去也是老板的,我更想自己采玉,只要运气好。说不定就能赚大钱。”
“他们就这么枯燥的干活、睡觉?”张天元问道。
“那倒也不是,这里晚上是最热闹的时候,维.吾.尔.族矿工围坐在一起,弹起热瓦甫,没有手鼓,就找来一个空塑料壶。两个小伙子伴着音乐,在身体都站不直的帐篷里跳起欢快的舞蹈。矿工们要在山上生活大半年才能下山,生活是单调的,乐趣只能靠自己去找。”独眼笑着说道。
“自娱自乐啊。bucuo,人总是要乐观一些的嘛,不然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长达六个月,真会憋疯的。”张天元不zhidao别人怎么样。反正他自己是受不了的:“对了,他们平时吃的怎么样啊?毕竟要在这里工作长达六个月,不像咱们。半个月就要离开了。”
“说到吃,在海拔4000米的高山上做饭还真是件技术活。一两个人的饭还好做。要是一次做二十几个人的饭就不易了。刚开始,一大锅米饭是夹生的。一大锅面成了糊糊,蒸馒头个个都很结实的。
不过,在山上隔三岔五还是能吃上羊肉抓饭,这是件幸福的事。我以前在矿上工作的时候,山下隔些日子就会送来一只羊,隔天早上就做了一锅羊肉抓饭,大家吃得十分开心,这就是最haode美味了。在这里,你才会体会到食物的珍贵啊,钱根本就没有用,在这里你再有钱也花不出去。”司马义回答了张天元的wenti。
毫无疑问,采玉人是艰辛的,汉《史记》载:“取玉最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返,百人往,十人返。”
不过即使如此,为了生计,哪怕是再危险,再辛苦,一代又一代的昆仑采玉者仍纷至沓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