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九 士子豪杰,谓之文豪(下)-《嘉靖攻略》
第(2/3)页
然而这位一直没醒,直到第二日晚间一个惊破天的消息传达南京,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陆扬不药而愈,一个鲤鱼打挺就长身而起,抚须大笑,自言道:“范庆这知府做得不错,那小秀才也是个不错的孩子,哈哈哈哈哈哈!”
当然并没有人在意他的话,只是因为这场战斗发生的太突然,结束的很突兀,和这位老兄并无任何关系,当他想要分一分这份功劳的时候,功劳簿一式两份,一份走正常渠道发往京师,一份已经被当地锦衣卫取走作为备份核实,需要强调的是,这份战功已经得到了锦衣卫的认可。
陆扬顿时浑身一抖,仿佛想到了什么似的,再也不提任何事情,任由这嘉靖以来东南抗倭第一功被范庆以及郑光取走。
但是相对于范庆这位官场上的明日新贵,普罗大众显然对郑光这个不是官员却做了一位官员应该做的事情的秀才更感兴趣,尤其是得知了他的父亲郑微七年前为苏州而死的消息之后,就更有兴趣去八卦了,而当他们得知郑光还是今科乡试参考学子的时候,尤其是名次即将揭晓的时候,就更加狂热了。
大明文人们的确瞧不起武人,但是却是瞧不起一个字都不认识的大老粗,对于王阳明那一类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已经抵达了巅峰的人物,除了敬佩和崇拜,就是敬佩和崇拜,他们瞧不起武人,却不敢瞧不起名将名帅,甚至于他们自己也向往着如同王阳明那样文武双全。
大多数文人都做不到文武双全,但是作为阳明公的信徒和追随者,他们自然崇拜这样的人,而这样的人物既然已经出现了,他们也没有理由不去关注,秀才,小三元,写文章写得很好,今科举人的有力冲击者,会武艺,通兵法,率领大军厮杀疆场,阵斩数十倭寇,战功累累。
小三元,战功累累,文治武功全达成的第一步,这位小秀才,似乎很有当年阳明公的风范啊!
于是乎,大家开始激动的追捧这位当红炸子鸡,街头巷尾都在谈论这位小相公的动人事迹,父亲的壮烈举动,儿子的英勇无畏,报国热忱,家中奶奶的深明大义,送孙儿上战场的悲壮等等,一系列发生过没发生过的事情,不管怎样的,都给扒拉出来了,以至于考官们对于这场乡试的最终阅卷结果产生了极大的分歧。
“郑光的文章写得极好,至少我以为,当取解元,反观这一篇,写倒是写的花团锦簇,但是什么也看不出,只看到煌煌之言,看不到一点中正平和的朴实之感,却给人一种轻浮之感,我绝不赞同这份考卷被取为解元,更何况,如今,郑光风头一时无两,甚至有人以阳明公再世称之,你们就不觉得该做些什么吗?”一名考官言辞切切。
“郑光是苏州人,你也是苏州人,他守城有功,你家人得以保全,你当然为他说话,你说这篇文章什么也看不出来,郑光的这篇文章我也什么都看不出,中正平和倒是中正平和了,其他的呢?我们想看到的呢?越是风头大,就越是要想办法压一压!”另一名考官也是有理有据。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郑光的实际才干已经显露,苏州兵不到两千,却打败了两千余倭寇,斩首一千五百级,实打实的一千五百级啊!这份功绩,出自一个小秀才,你就不觉得这样的功名也是他应得的吗?大明苦于倭寇久矣,这份胜利,来之不易!”第三名考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