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改变的力量-《嘉靖攻略》
第(2/3)页
过了好一会儿,郑勇杀猪般的惨叫才停止,郑光面红耳赤,喘着粗气从祖祠中走出,对下人开口道:“把郑勇丢到柴房里关起来!没我的吩咐,谁也不准放他出来!”说完,郑光转身离去,留下一大家子人面面相觑,大家都看向了老夫人,老夫人又是一声叹息,开口道:“听光儿的。”
被打的半死不活的郑勇就这样被丢入了柴房中,伤口被简单的处理了一下,就这样关了起来。
郑光回到屋里,心里的愤怒慢慢平息,也开始反思自己的一些做法,反思为什么突然之间心中忽出现那样强烈的愤怒,我已经不是原先的郑光,可为何还会如此愤怒,几乎控制不住自己?追寻着自己的记忆,郑光逐渐明白了这愤怒的来源。
从郑勇来到家里一起生活开始,郑光就非常严厉的对待郑勇,不是为别的,而恰恰是因为那个时候郑光已经失去了爷爷和父亲,失去了爷爷和父亲之后,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崩塌,本家男丁只剩他一人,几乎所有人的希望都聚集在他一人身上,他觉得压力很大。
九岁的少年,骤然遭受失去父母的痛苦,又在瞬间感受到了来自周围世界的恶意和压力,剧烈的冲击之下,郑光本能的希望向外界求救,但是他做不到,他无论如何也无法向外界求救,也不会有人会救他,所以他迫切的希望可以有一个同龄人,懂得自己的人一起来谈话,交流,舒缓自己的身心,甚至于为自己分担压力。
就在这个档口,郑勇来到了家里,作为家中第三代仅有的两个男丁,郑光对郑勇的到来非常高兴,不仅是多了一个同年龄的人可以陪伴,更多的是,他希望通过郑勇的加入使得家人把一些希望和期待放在郑勇身上,让年幼的他,得到喘息之机,不再被那样的殷切期待。
可很快,郑光就失望了,郑勇好勇斗狠,喜欢舞枪弄棒,顽劣不堪,根本不是读书的料,如今的大明朝,读书才是男儿出人头地最好的路径,投军报效国家已经是一种笑话般的奢望,全部的权力都被文官掌握,文贵武贱这个导致大宋亡于异族的恶劣传统再次重现在了大明朝身上,三品武官能被一个小小的御史管得死死的,动辄扒下裤子打屁股,颜面尽失。
作为一品武官,武官顶峰的戚继光,基本上是依靠张居正来维持自己的地位,本该是平起平坐的一品文武大院,戚继光给张居正写的信居然是以“门下走狗小的戚某”来自称,这种情况,大概可以表现出这个时代武将地位之低,武人尊严之低。
但是如果不是为了某些特定的理由,你投军作武将也未必就不能光宗耀祖,戚继光虽然没面子,但是里子是全得到了,名留青史,被后人所敬仰,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在大明朝投军未必不是一条合适的道路,特别是对于无心科举的男儿来说,自建国以来几乎无日不战的大明朝恰恰就是军人成长的沃土,如今大明朝南倭北虏,正是男儿建功立业之时。
可是教导自己读书习武的唐荆川先生看重郑勇的根骨,欲图传授武艺,可郑勇根本不愿意吃苦,比起读书带来的精神上的压力和劳累,他似乎更加难以承受习武所带来的身体上的摧残,简单来说,就是意志力薄弱,不堪一击,面对这种情况,饶是唐先生也大怒不已,不再管教郑勇。
对郑勇的失望逐渐改变了郑光对郑勇的态度,加上郑光日渐成熟,学业进步,自己觉得可以承担家业,可以承担压力了,就没有更多的苛责郑勇一定要读书习武,只是要求他老老实实的不要犯错误,将来娶妻生子延续香火,就算是对郑家的贡献,可这混小子偏偏不安分,找了一群狐朋狗友经常闹事,郑家良好声誉中唯一的污点,就是郑勇!
第(2/3)页